史密斯表:歷史發展及其為何對 RF 設計人員如此重要
新手設計人員在從事 RF 設計並試圖直接連接兩個元件 (例如從壓控振盪器 (VCO) 連到混頻器) 時,一定會在元件規格書上看到奇怪的圓形圖,例如用於 Maxim Integrated 的 MAX2472;這是一款 500 至 2500 MHz 的 VCO 緩衝放大器 (圖 1)。這些圖形稱為史密斯表,與代數或統計學課堂上見到的任何東西,肯定很不一樣。
圖 1:許多 RF 元件規格書中都有史密斯表,其中顯示不同工作頻率下的關鍵參數值,例如 Maxim MAX2472 VCO 緩衝放大器在 600、900、1900、2400 MHz 下的值。(圖片來源:Maxim Integrated)
此表以貝爾電話實驗室的一位工程師飛利浦·史密斯命名,他在 1936 至 1939 年間設計並改進了此表,同時努力瞭解當時被視為「高頻」的傳輸線和駐波 (高達 1 MHz,當時稱為每秒百萬週)。即使這個時代充斥著強大的電腦與電腦輔助設計 (CAD) 工具,但他那看起來很奇怪的圓形圖,已成為處理和最佳化高頻電路輸入和輸出阻抗最有用、最強大的單一工具。
史密斯表有許多用途,其中一個是在試圖配對級間來源和負載阻抗時,有助於高效地以視覺化呈現設計選擇。這種配對在許多電路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特別是 RF 設計。這種配對之所以很重要,原因有兩個:
• 首先,為了從來源將最多的電力輸往負載,來源的複阻抗 RS + jXS 必須等於負載阻抗的複共軛 RL - jXL:
其中 R 是阻抗的電阻 (實際) 部分,X 是阻抗 (電感式或電容式) 部分 (圖 2)。
圖 2:RF 和傳輸線設計的一大挑戰,是確保來源「看到」負載阻抗 (即來源阻抗的複共軛),即使此負載阻抗不存在。(圖片來源:HandsOnRF.com)
- 其次,即使這種功率損耗並不令人擔憂 (儘管幾乎總會),還是需要進行阻抗匹配,徹底減少從負載反射回來源的能量,否則這會損壞來源的輸出電路。
史密斯表介紹
史密斯表是複反射係數的極座標圖,此係數也稱為伽馬,以 rho (Γ) 表示。此表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夠顯示乍看之下幾乎不可能顯示的事物,即同時繪製複阻抗的實部和虛部,其中實部 R 的範圍可以從 0 至無窮大 (∞),虛部 X 則可跨越負無窮大至正無窮大,全都在單一紙張上完成。
簡化的史密斯表可顯示圓形的恆定電阻和弧形的恆定電抗,是理解圖表排列的不錯起點 (圖 3)。額外優點是,此表還提供一種方法來顯示散射參數 (S 參數),以及其值與實際硬體量測及考量因素的關係。
圖 3:史密斯表顯示圓形的恆定電阻 (a) 和弧形的恆定電抗 (b),並且兩者經過合併與重疊 (c),可提供所有阻抗可能性的觀點。(圖片來源:ARRL.org)
史密斯表上標記這些複阻抗值後,便可用來識別許多關鍵參數,以幫助理解 RF 訊號路徑或傳輸線情況,包括:
- 複電壓和電流反射係數。
- 複電壓和電流傳輸係數。
- 功率反射和傳輸係數。
- 反射損耗。
- 回波損耗。
- 駐波損耗因子。
- 最大與最小電壓和電流,以及駐波比 (SWR)。
- 形狀、位置和相分佈,以及電壓和電流駐波。
但是,這只是史密斯表的一部分功能。雖然瞭解上述參數對設計人員很有用 (通常也必須瞭解),但史密斯表可以引導分析和設計決策,包括:
- 顯示複阻抗與頻率的關係。
- 顯示網路 S 參數與頻率的關係。
- 評估開路殘段和短路殘段的輸入電抗或電納。
- 評估分流阻抗和串聯阻抗對傳輸線阻抗的影響。
- 顯示並評估諧振和反諧振殘段的輸入阻抗特性,包括頻寬和 Q。
- 使用單一或多個開路或短路殘段、四分之一波長線段,以及集總 L-C 元件,來設計阻抗匹配網路。
史密斯表的優點
乍看之下,標準且詳盡的史密斯表可能像一堆幾乎無法理解、向各個方向延伸的線條 (圖 4),但其實只是以更高的解析度,更詳細地呈現先前顯示的簡化圖表。您可從 DigiKey Innovation Handbook 線上創新手冊的資源中,下載史密斯表的可列印版本。
圖 4:典型的史密斯表可能看起來很壯觀,但其實只是以更高的解析度,更詳細地呈現先前顯示的簡化圖表。(圖片來源:DigiKey)
史密斯表不光是顯示許多設計相關問題的單一解決方案,還顯示了許多可能的解決方案。設計人員之後可以針對特定情況,決定哪些解決方案提供適當的元件值組合,例如阻抗匹配電感和電容的實用數值。多數情況下,史密斯表的數字刻度都會「規範化」為 50 Ω 系統,因為這是 RF 設計中最常用的阻抗。
史密斯表十分重要且實用,以至 RF 和微波應用中的許多測試儀器都能繪製並顯示此表,如向量網路分析器 (VNA)。舉例來說,Teledyne LeCroy 的 T3VNA VNA 就提供這種模式 (圖 5)。
圖 5:T3VNA 向量網路分析器能以史密斯表格式,顯示擷取的資料。(圖片來源:Teledyne LeCroy)
學會使用史密斯表有多困難?大部分這種問題的答案都一樣,即需視情況而定,就像請不同學生對微積分或電磁場理論的難度發表看法一樣。線上有許多教學文和教學影片,這些資源從史密斯表的基礎知識講起,並加入傳輸線方程式和分析觀點。此外,還會介紹此表的許多使用範例。當然,也有一些應用程式和程式能簡化繪圖,設計問題框架,並使用史密斯表來評估各項選擇。不過,使用這些工具之前先理解圖表的基礎知識,則會有所幫助。
結論
想不到一個 80 多年前開發的圖形工具 (遠早於現在所熟悉的 RF 設計),現今仍是紙張和軟體式 RF 設計挑戰的關鍵資源之一。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史密斯表都是一種顯示和評估 RF 參數的強大工具,並能有效幫助洞悉設計替代方案及其相關的取捨。若要瞭解史密斯表的威力及用處,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此表處理一些已發表的諸多範例。
推薦閱讀
1 –《史密斯表:對 RF 設計而言仍然極為重要的「古老」圖表工具》
2 –《表面聲波濾波器讓無線產品擺脫不切實際的離散式實作》
3 –《瞭解無線設計中的低雜訊和功率放大器基礎知識》
4 – 《使用對數放大器增強寬動態範圍 RF 和光纖鏈路中的靈敏度和效能》
https://www.digikey.tw/zh/articles/use-log-amps-to-enhance-sensitivity-logarithmic-amplifiers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