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無線設計中的低雜訊和功率放大器基礎知識
資料提供者:Electronic Products
2013-10-24
對效能、微型化與高頻率運作的追求,考驗著無線系統中兩個天線連接的關鍵元件極限,即功率放大器 (PA) 與低雜訊放大器 (LNA)。激發這個轉變的原因是為了實現 5G,以及將 PA 與 LNA 應用於 VSAT 終端、微波無線電鏈路和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這些應用涵蓋許多需求,包括較低的雜訊 (針對 LNA) 與更高的效率 (針對 PA),以及在更高頻率下運作 (高達甚至超過 10 GHz)。為了滿足這些日益增加的需求,LNA 與 PA 製造商正從傳統的全矽製程轉換到 LNA 用的砷化鎵 (GaAs) 與 PA 用的氮化鎵 (GaN) 製程。
本文將說明 LNA 與 PA 的作用與需求,以及兩者的主要特性,接著會介紹典型的 GaAs 與 GaN 裝置,以及利用這些裝置進行設計時的注意事項。
LNA 的敏感角色
LNA 的作用就是接收來自天線的極微弱且不明確的訊號,通常僅有微伏等級或低於 -100 dBm,然後再放大至較實用的位準,通常約 0.5 至 1 V (圖 1)。請注意,在 50 Ω 系統中,10 μV 為 -87 dBm,100 μV 等於 -67 dBm。
透過現代電子元件達到此增益其實並非重大難題,反而是 LNA 可能會在微弱的輸入訊號上加入雜訊,而嚴重影響此效果。此雜訊會蓋過 LNA 進行放大作業的任何優點。
圖 1:接收路徑低雜訊放大器 (LNA) 與傳輸路徑功率放大器 (PA) 可透過雙工器連接到天線,藉此將兩個訊號分隔,避免相對較強的 PA 輸出導致敏感的 LNA 輸入過載。(圖片來源:DigiKey)
請注意,LNA 在充滿未知因素的環境中運作。身為接收器通道的前端元件,LNA 必須在指定頻寬內,針對天線所導入的超低功率、低電壓訊號以及相關隨機雜訊進行擷取和放大。在訊號理論中,這稱為未知訊號/未知雜訊挑戰,是所有訊號處理中最困難的挑戰。
對 LNA 而言,主要參數包括雜訊指數 (NF)、增益以及線性度。雜訊係來自於熱能或其他來源,典型雜訊指數介於 0.5 至 1.5 dB。單級的典型增益介於 10 至 20 dB 之間。有些設計採用串接放大器搭配低增益、低 NF 級,並且連接可能有更高 NF 的更高增益級,但若初始訊號已經「提高增益」,這就不是那麼重要。(若要進一步瞭解 LNA、雜訊和 RF 接收器,請參閱 TechZone 裡的文章《低雜訊放大器能讓接收器達到最大靈敏度》。)
非線性度是 LNA 的另一個問題,其產生的諧波和交互調變失真會破壞接收到的訊號,因此用夠低的位元錯誤率 (BER) 對其進行解調和解耦將更加困難。線性度通常是以三階截斷點 (IP3) 判定,會將三階非線性期間產生的非線性乘積與線性放大訊號連結;IP3 值越高,放大器的效能就更線性化。
LNA 的功耗與效率通常不是主要考量。多數 LNA 在本質上都是低功率裝置,電流消耗量介於 10 至 100 mA,能為後級提供電壓增益,而非將功率傳送至負載。此外,系統中僅有一或兩個 LNA 通道 (Wi-Fi 與 5G 介面等分集天線設計才有雙通道),因此使用較低功率 LNA 就能達到適度的節省效果。
除了工作頻率和頻寬外,LNA 在功能上其實也非常相似。有些 LNA 亦含有增益控制,因此放大器能處理寬廣動態範圍的輸入訊號,而不會過載和飽和。如此多變的輸入訊號強度在行動應用中相當常見,這是由於基地台與手機之間的路徑損耗範圍非常寬廣,即使在單一連線週期內也是如此。
輸入訊號到 LNA,以及 LNA 到輸出訊號之間的路徑分配,和該零件本身的規格一樣重要。因此,設計人員必須使用複雜的模型與佈局工具來發揮 LNA 的完整效能潛力。優異的零件在不良的佈局或阻抗匹配下也容易劣化,因此務必使用廠商提供的史密斯表 (參閱「史密斯表:對 RF 設計而言仍極為重要的「古老」圖表工具」),並搭配可靠的電路模型,以支援模擬和分析軟體。
基於這些原因,幾乎所有在 GHz 頻率範圍內運作的高效能 LNA 供應商,都會提供評估板或經過驗證的電路板佈局,因為測試設置的每個層面都非常重要,包含佈局、連接器、接地、旁路與電源。若沒有這些資源,設計人員會浪費時間在嘗試評估該零件在應用中的效能表現。
Analog Devices 推出的 HMC519LC4TR 就是 GaAs 架構 LNA 的例子之一,屬於 18 至 31 GHz 的擬態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pHEMT) 裝置 (圖 2)。此無引線的 4 × 4 mm 陶瓷表面黏著封裝提供 14 dB 的小訊號增益,以及 3.5 dB 的低雜訊指數和 +23 dBm 的高 IP3。能以 +3 V 單一電源運作,電流消耗量為 75 mA。
圖 2:HMC519LC4TR GaAs LNA 針對 18 至 31 GHz 的低階輸入,提供低雜訊的增益;大部分的封裝連接都用於電源軌、接地或是未使用。(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為了在三個電源軌饋電上 (名為 Vdd) 提供適當的 RF 旁路並達到低寄生效應,必須經歷一番設計進展,包括從簡易的功能方塊圖到多個不同大小與類型的外部電容 (圖 3)。
圖 3:在實際應用中,HMC519LC4TR LNA 必須在電源軌上 (全部皆為相同的額定電壓) 具備多個旁路電容,以同時提供大電容量達到低頻濾波,以及小電容量達到 RF 旁路,藉此將 RF 寄生效應降至最低。(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此增進的線路圖可進一步發展成評估板,詳細描述佈局和 BOM,包含使用無 FR4 的電路板材料 (圖 4(a) 與 4(b))。
圖 4(a):
圖 4(b)
圖 4:這些 LNA 的前端元件以高頻率運作且必須擷取低位準訊號,因此必須具有詳盡且經過測試的評估設計。這包含線路圖 (未顯示)、板佈局 (a) 以及 BOM,並且需要被動元件和電路板材料 (b) 的具體資訊。(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MACOM 的 MAAL-011111 是更高頻率運作的 GaAs LNA,可支援 22 至 38 GHz 工作頻率 (圖 5)。此產品提供 19 dB 的小訊號增益,以及 2.5 dB 的雜訊指數。這款 LNA 看似單級裝置,但內部卻有三個串接級。第一級經過最佳化,可達到最低雜訊和適度增益,後續兩級則提供額外的增益。
圖 5:對使用者而言,MAAL-011111 LNA 看似單級放大器,但內部卻使用串聯的增益級,能將輸入至輸出訊號路徑 SNR 提升至最大,並在輸出端大幅提升增益。(圖片來源: MACOM)
如同 Analog Devices 的 LNA,MAAL-011111 僅需單一低電壓電源,且尺寸小巧,僅有 3 × 3 mm。使用者可以將偏置 (電源) 電壓設定在 3.0 V 至 3.6 V 之間的不同值,藉此調整和權衡某些效能規格。建議的電路板佈局可指出,維持適當阻抗匹配和接地層效能所需的關鍵印刷電路板銅尺寸 (圖 6)。
圖 6:讓 MACOM 的 MAAL-011111 發揮最大效用,且提供輸入和輸出阻抗匹配的建議佈局。請注意,電路板使用銅材以達到阻抗控制的傳輸線路,以及低阻抗接地面 (尺寸單位為毫米)。(圖片來源:MACOM)
PA 可驅動天線
相較於 LNA 的訊號擷取難題,PA 會以相當高的 SNR 從電路取得相對較強的訊號,而且必須提升其功率。目前已經知道與訊號相關的所有一般因素,例如幅度、調變、形狀、工作週期等。這在訊號處理領域中屬於已知訊號/已知雜訊範疇,也是最容易管理的一種。
PA 的主要參數是在相關頻率下的功率輸出,典型的 PA 增益介於 +10 至 +30 dB 之間。除了增益外,效率是 PA 的另一個關鍵參數,但任何的效率評估作業都很複雜,無論是在使用模型、調變、工作週期、容許的失真,以及加強訊號的其他層面都是。PA 效率介於 30% 至 80% 之間,但容易受到相當多因素影響。線性度也是 PA 的關鍵要素之一,如同 LNA 一樣皆是由 IP3 判定。
許多 PA 在較低功率位準下 (最高約 1 至 5 W) 採用 CMOS 技術。最近幾年,其他技術也已成熟並獲得廣泛運用,特別是在較高功率位準下,效率對電池續航力和熱考量皆有關鍵影響。PA 採用 GaN 架構可在較高功率位準和較高頻率下 (通常高於 1 GHz) 提供更高效率,以滿足更高瓦數的需求。GaN PA 具有成本競爭力,在效率與功率耗散考量下更是如此。
Wolfspeed 的 CGHV14800F 屬於 1200 至 1400 MHz 的 800 W 裝置,在最新推出的 GaN 架構 PA 產品中具有代表性。這款 HEMT PA 兼具效率、增益及頻寬,且已針對脈衝式 L 頻帶雷達放大器進行最佳化,能讓設計人員發揮應用的眾多用途,例如飛航管制 (ATC)、天氣、反飛彈以及目標追蹤系統等。此產品的電源電壓為 50 V,能提供 50% 以上的典型耗電效率,採用 10 x 20 mm 的陶瓷封裝,並且具有金屬凸緣以利散熱 (圖 7)。
圖 7:CGHV14800F 採用 10 x 20 mm 陶瓷封裝,並具有金屬凸緣,屬於 1200 至 1400 MHz、800 W 的 GaN PA,必須同時滿足嚴格的 RF 和功率耗散要求。請注意,固定凸緣需以螺絲將封裝固定在電路板 (非焊接),以達到機械和熱能完整性。(圖片來源: Wolfspeed)
CGHV14800F 使用 50 V 電源操作,通常會提供 14 dB 的功率增益,並具有高於 65% 的耗電效率。如同 LNA,評估電路與公版設計都非常重要 (圖 8)。
圖 8:CGHV14800F PA 的展示電路 除了裝置本身外,僅需相當少的外部元件,但實體佈局和熱考量仍相當重要;PA 需利用螺絲和螺帽 (位於底部,看不到) 透過封裝凸緣固定到電路板,以便達到安裝完整性和散熱目標。(圖片來源:Wolfspeed)
除了眾多規格表和效能曲線外,功率耗散降額曲線也一樣重要 (圖 9)。此曲線顯示可用功率輸出額定值和機殼溫度的關係,並指出在高達 115⁰C 下皆可達到恆定的最大功率,然後就會線性降低,直到最高額定溫度 150 ⁰C 為止。
圖 9:由於 PA 是用來傳送電力,因此需要其降額曲線,才能讓設計人員瞭解,在機殼溫度上升時,允許的輸出功率需降低多少。在此,額定功率在超出 115°C 後即迅速下降。(圖片來源:Wolfspeed)
MACOM 也提供 GaN 架構 PA,如 NPT1007 GaN 電晶體 (圖 10)。此產品頻率介於 DC 至 1200 MHz,因此適合用於廣頻與窄頻 RF 應用。此產品通常使用 14 至 28 V 的單一電源運作,在 900 MHz 下提供 18 dB 的小訊號增益。此裝置可耐受 10:1 駐波比 (SWR) 不匹配情況,且不會劣化。
圖 10:MACOM 的 NPT1007 GaN PA 介於 DC 至 1200 MHz,因此適合用於廣頻與窄頻 RF 應用。設計人員可透過多種負載拉移圖取得額外支援。(圖片來源:MACOM)
除了有圖片可顯示在 500、900 和 1200 MHz 時的效能基本資訊外,NPT1007 還提供多種「負載拉移」圖表的支援,能協助電路和系統設計人員,一同確保產品的耐用度 (圖 11)。負載拉移測試的進行必須使用已配對的訊號來源與訊號分析器 (頻譜分析器、電表或向量接收器)。
這項測試需要改變受測元件 (DUT) 所觀察到的阻抗值,以便評估 PA 的效能 (包含輸出功率、增益和效率等因素),因為任何相關的元件值都可能會在溫度變化下而變動,或是在標稱值附近的容許範圍內有所變動而受到影響。
圖 11:NPT1007 PA 的負載拉移圖超出了最小/最大/典型規格的標準表格,藉此顯示負載阻抗超出標稱值時的 PA 效能情況 (在實際應用中,會因為初次生產容差以及熱漂移而發生)。(圖片來源:MACOM)
無論使用的 PA 製程為何,裝置的輸出阻抗必須由廠商完整特性化,如此設計人員才能與天線正確匹配,達到最大功率傳輸,並盡可能將 SWR 保持一致。這個匹配電路主要是由電容與電感組成,且可能在實作上當作離散裝置,或製成電路板甚至是產品封裝的一部分。這些元件也必須經過設計,以維持 PA 的功率位準。再次強調,必須使用史密斯表等工具,以便瞭解和進行必要的阻抗匹配作業。
礙於 PA 的小型晶粒尺寸和高功率位準,封裝也是一大關鍵難題。如之前所述,許多 PA 可透過大型散熱封裝引線和凸緣,以及在封裝下使用散熱塊作為電路板銅材路徑,藉此支援散熱。在更高功率位準下 (約 5 至 10 W),PA 可採用銅蓋帽讓散熱片安裝在頂端,而且可能需要使用風扇或其他進階散熱技術。
基於 GaN PA 的功率額定值與小型尺寸,製作散熱環境的模型也很重要。當然,讓 PA 本身維持在可允許的機殼或接面溫度額定值內是不夠的。從 PA 中耗散的任何熱量,絕不能對電路和系統的其他零件造成問題。必須詳加考量,以便因應並解決整個散熱路徑的問題。
結論
從智慧型手機、VSAT 終端到相位陣列雷達系統,RF 架構系統正在挑戰 LNA 和 PA 的效能極限。這促使裝置製造商從矽材轉而探索 GaAs 和 GaN,以便提供所需的效能。
這些全新的製程技術,能為設計人員提供更大頻寬、更小體積與更高效率的裝置。但是,設計人員仍須瞭解 LNA 和 PA 的基本操作原理,以便有效運用這些新技術。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