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導向的供應鏈能實現企業價值
現在,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瞭解一件事,即供應鏈的成敗對企業及其產品會有何影響。不幸的天氣事件或非預期的物流運作失靈,可能會帶來長期的後果,如同使用衝突材料或有道德疑慮的勞工做法所造成的爭議後果一樣。因此企業必須瞭解其如何呈現品牌,而且在品牌呈現的策略上,供應鏈也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之一。
若要瞭解品牌在供應鏈上下游的具體反映情況,就需要改變策略思維,從把供應鏈視為成本中心的觀念,轉變成企業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要正視必須向所有利害關係人說明此目標的重要性。採取以目標為導向的作法,實踐供應鏈和整個企業的承諾。
建立更廣泛的目標
對電子產業來說,這種訴諸於更高目標的觀念已經不是新聞。我們已經在許多方面進行過討論,尤其是「首重無傷害」的理念,而轉向無鉛焊接的作法正可呼應此理念。這是一項重要的理念,為採用回收材料、非衝突材料、低碳足跡,以及永續工藝拉開序幕,同時強調低功耗設計。
朝向目標轉變能讓我們走得更遠。這需要更縝密的考量,而且要更深入瞭解各種業務假設。例如,利害關係人的定義也逐漸放寬,不僅包含股東,還包含客戶、供應商/經銷商、員工和當地社區。供應鏈執行長需要儘快挺身站在這個趨勢的浪頭。
我的辦公桌上最近出現一些 Gartner 研究報告,當中指出供應鏈在促進利害關係人利益,以及滿足長期獲利能力需求上的重要性。這是真正的權衡行動,需要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認同一個妥善理解且清楚傳達的目標。這是一項挑戰,一旦克服,就能成為公司商業模式成功的基礎;能跟所有參與者建立深層關係,並轉化為企業成長和營收成就的動力 (圖 1)。
圖 1:讓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認同一個妥善理解且清楚傳達的目標並不容易,但這對長期成功來說非常重要。(圖片來源:Gartner)
要將焦點擴大到所有利害關係人,就需要努力,但這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帶來多層面的回報。做對了,就能激勵員工並達到更高的生產力。客戶會認同企業的價值且更加忠誠。供應商關係更具創造性,且成果更加豐碩。這裡講的是已經談論了幾十年的概念,也就是供應鏈帶來的理想收穫,而其好處便是,企業能藉此生產更優異且生命週期更長久的產品,進而增加營收。
朝向目標轉變需要將供應鏈考量納入整個價值鏈,並且貫徹在整個設計和製程中。Ericsson Networks Supply 公司策略暨創新主管 Owen Barnard 說的好:「除了一部分與產品設計方式有關外,也和合作的供應商和使用的零組件有關。我們所處的定位獨特,主要是提供與研發 (R&D) 有關的見解,以支援產品設計並深植到層層把關的流程中。
幸運的是,供應鏈專業人員深諳此道,並與這些利害關係人建立良好關係。今年早些時候,對 573 名供應鏈從業人員進行的調查[1]顯示,85% 的人認為企業目標的優先考量,是透過產品服務與客戶建立關係,並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面影響。同時,投資者報酬率 (傳統上是主要的成功指標) 在受歡迎程度方面名列第二,達到 61%。
圖 2:電子產品製造商的目標更深更廣,不僅僅是將產品或服務交給客戶而已。這個話題的範圍必須從企業從事的業務,延伸到業務達成方法,而這正是供應鏈能產生影響的地方。(圖片來源:Gartner)
在此研究中,Gartner 統整出供應鏈執行長 (CSCO) 建立目標導向的供應鏈時,應採取的五項措施:
1:向高層表明承諾。這對任何企業計畫來說都是最基本的常識,卻是目標導向方法的成敗關鍵。 為了建立真實性並獲得員工信任,整個供應鏈策略應以目標為重心。否則,一切只是空談,沒有人會參與其中。根據 Gartner 供應鏈實務資深總監分析總監 Sarah Watt 的說法,最大的挑戰可能在於建立符合目標的流程和指標。
2:參與產品組合的管理。供應鏈必須在規劃的最初期階段就加入,而且越早越好。在設計階段,甚至在新產品構思期間所做的決策,就會決定多種供應鏈因素,其中包括產品的製造地點、採購的零組件等等。為了達成目標,供應鏈專業人員需要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例如,為了實踐產品符合環保或「綠色」標準的承諾,就必須確保供應鏈的可追溯性並慎選來源。
「CSCO 及其團隊,在產品開發和產品組合管理上應扮演更主動的角色。例如,供應鏈組織特別安排人員來檢查產品管線,以免發生非預期後果,或在原料挑擇上提供建議。」Watt 如此表示。
3:選擇目標相符的合作夥伴。藉由早期參與以瞭解即將產生的影響,供應鏈專業人員即可從策略上思考採購事宜,並主動與理想的供應商建立關係。目標導向的企業所需的合作夥伴,必須在價值與目標上的看法一致。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供應鏈就可放大組織的正面價值,並鼓勵創新、創造新產品和培養共同價值。Gartner 調查發現,目前有許多供應鏈領導者忽略了這一環,也沒有利用合作夥伴關係來促進目標的實踐。
4:讓員工參與其中。我看過的所有研究都表明,許多優秀的人才都將供應鏈視為職業生涯的「墊腳石」,而非當成其志業。參與目標的達成過程,不僅能獲得良好的業務成果,還有助於建立一流的供應鏈組織。 只有在員工感到參與感且有人傾聽時,CSCO 才能大家對目標有所認同。清楚傳達目標能讓一切改觀。
「建立目標導向的文化,意味著給予員工自主權、決策原則,且讓員工有機會提出問題和作出貢獻。可透過創新日、全體會議、開放政策和一對一的方式達成。此外,安排實習機會和面試時,還必須趁機將供應鏈目標傳達給外部人員和未來的潛在人選。」Watt 如此表示。
額外的好處是,具有明確目標且人人有參與機會的供應鏈,更有可能吸引並留住最好的人才。在當今的人力市場中,這是一項天大的利基。
5:勇於承擔責任。若沒有可受到真正監測的強大指標,就無法認清成功的樣貌。不幸的是,這正是多數供應鏈組織窒礙難行之處:這些組織只看得到成本、節省的開銷和前置時間。利害關係人體驗到的是粉飾太平後不負責任的目標。
電子產品的最終使用者及利害關係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他們的購買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因此在購買決策上也會考量許多因素。針對這些買家的問題和疑慮提供滿意的回答,將是建立永續經營所需之客戶忠誠度的關鍵因素。對於員工來說,能將日常工作與公司首要目標聯結在一起,而且當這些目標與更廣泛的社會和環境目標息息相關時,就可增進表現和工作滿意度。
在這個不斷演變的世界中,供應鏈將是讓所有利害關係人聚集在一起,在背後支持特定品牌、產品和企業的關鍵點。如果沒有目標,也沒有願意集中火力支援目標的供應鏈,企業經營可能會跌跌撞撞,最終以失敗收場。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