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短缺讓產業蒙上漫長陰影,且不見盡頭

標籤
採購

高科技產品與低科技產品曾經界線明確,但如今從電動牙刷以至衛星,所有產品都具備電子元件所打造的智慧功能。此外,許多產品中的晶片數量,也超乎我們的想像。試想一下:1990 年時,一般高階汽車中有 7 至 30 個半導體。曾有人預測,此數字可能會飆升到 300 個。

但此預言跟現況差遠了。如今,一般汽車各種不同的子系統,平均整合了 1,300 個半導體 (不只是豪華車款)。這在 1990 年時難以想像,現在或至少到最近則被視為理所當然。歷史學家也許有一天會說「2021 是晶片大短缺年」,這也提醒我們,在汽車及我們喜愛的所有其他裝置中,半導體扮演關鍵的角色。

隨著裝置越來越稀缺且更加昂貴,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可能會經歷一些痛苦,但未來還會有更多痛苦等著我們。儘管前置時間長,但電子元件的製造商和經銷商們仍在加班趕工,以滿足客戶的供給需求。然後,裝置製造商們痛心地發現,貨船漂浮在海上無法進港,原本應展示其產品的商店貨架空空如也。

我們知道此等慘況是如何演變而來,但不知道會惡化到什麼地步,以及多快會開始好轉。

追溯短缺問題

半導體的前置時間通常以週為單位,現在則以年為單位,等候 12 至 15 個月並不少見。這種情形能追溯到幾個市場現實面,包括:

  1. 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期間,供應鏈常發生問題及中斷,但製造醫療裝置 (例如呼吸器、溫度計和其他救生設備) 的醫療保健製造商,其需求不斷增加且快速提升。
  2. 需求規劃不良:在面對潛在商業挑戰時,客戶和供應商會減少開銷,以為商機將會消失,進而降低晶片和最終產品的供貨性。
  3. 需求飆升:汽車、家電、家庭劇院系統、遊戲主機和其他商品的需求飆升。庫存的電腦及相關的生產力裝置,幾乎都被在家工作者和學生搶空。
  4. 產業變化:尖端晶圓代工廠的建造成本很高,根據某些估算,平均為 150 至 200 億美元。而且,這些工廠的建造時間很長,從無到有需要兩年或更長的時間。雖然目前的晶圓代工廠已達到最大產能,但要提升產量以滿足更高的需求明顯很難,而且許多客戶被迫吸收晶片短缺所引起的更高價格。
  5. 新技術:人工智慧 (AI)、電動車 (EV)、雲端運算和 5G 網路等新技術所使用的晶片量超越以往。此需求會持續攀升。
  6. 氣候變遷:不斷變化的氣候型態帶來多種天然災害,包括洪災、天氣事件和火災,都對電子產業供應鏈造成影響。

圖 1: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半導體業銷量快速成長,主要是受到疫情引發的現實層面帶動。(圖片來源: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此外,根據經銷商表示,雖然半導體短缺問題不斷登上頭條,但短缺情形已蔓延至其他元件。電阻、電容和以半導體作為建構模塊的產品 (例如振盪器),也更難取得。更糟的是,電子元件所需的多種製造原料也受到限制,例如樹脂及一些貴金屬。

先進半導體和導線架所用的基板也同樣供應短缺。不只是材料,人力也出現短缺,因此人員招募已經變成持續性的難題。上述各種實情告訴我們,這個問題不會在幾週或幾個月內解決,可能會持續短缺許多年。

問題涵蓋的範圍遭到低估

這個問題的規模和廣度不容小覷。最近舉辦的 Industry Tech Days 中,有一場主題演講為「晶片短缺對電子業的衝擊」。Microchip Technology 執行主席 Steve Sanghi 在此提到,該公司截至 6 月 30 日為止的季度淨銷售額為 15 億美元,但拖欠型銷售額 (因短缺而無法履行的訂單),佔該數字的其餘 50%。他表示:「如果將疫情前的水準視為正常水準,則總積欠量是此水準的四倍」,並補充道,他們銷售的每一種產品前置時間都超過 52 週。他預測,半導體業爭搶產能的情形起碼會至少持續一年的時間。

因晶片短缺被迫停止生產的車廠,可能只是短缺問題的冰山一角。汽車設計傾向使用較舊的半導體,其產能需求自然較為固定且可預測,因為半導體公司及其客戶已轉往較新、利潤更高的設計。不過,現在市場研究人員對其他市場也感到憂心忡忡。最明顯的是手機業。

本月初,Apple 向消費者宣佈推出兩款新手機與平板型號並且出貨。此成就代表他們擁有一流的供應鏈,並經過細心規劃。其他手機製造商可能並未準備得如此充分,而智慧型手機的銷量持續升高。Gartner 追蹤到 2021 年第一季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增加 26%,並且發現整體手機銷量年增率成長 22%。雖然 Gartner 表示,全球晶片短缺尚未衝擊智慧型手機產業,但其分析師表示,這真的有可能發生,並且手機價格可能會因此上漲。

圖 2:Gartner 的供應鏈半導體庫存指數顯示,短缺情形至少會持續到今年年中。(圖片來源:Gartner,2021 年 5 月)

對處理能力的需求永遠不會減退。我們會繼續使用更多內建越多電子元件的裝置。雖然電子產業從許多方面來看前景樂觀,但建立適當的供應鏈基礎架構,對減少痛苦將發揮關鍵作用。隨著晶片製造商打造新的晶圓代工廠,且經銷商擁有更大的庫存容納能力,透過嚴謹的供應鏈和謹慎的客戶關係管理資源來投資未來,將會帶來回報。

參考資料

1: https://www.allaboutcircuits.com/tech-days/summer-2021/

2: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1/09/iphone-13-lineup-new-ipad-mini-and-ninth-generation-ipad-arrive-worldwide/

關於作者

Image of Hailey Lynne McKeefry

Hailey Lynne McKeefry 是供應鏈主題文章的自由撰稿者,特別專精於電子元件產業的相關內容。Hailey 之前是供應鏈專業人士首選線上社群 EBN 的主編,在其職業生涯中,曾負責眾多編輯工作與領導管理職務,但身為教會執事,她必須在工作與終生志業之間取得平衡:即神職人員與喪親者輔導員。

More posts by Hailey Lynne McKeefry
 TechForum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