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供應商除見深入硬體層級以達到端對端 IoT 安全性
十多年前,當我開始使用雲端服務時,共置型專用伺服器是首選平台,而 IT 管理人員認為,這種雲端服務可儲存災難復原所需的備份,有朝一日或許能派上用場。
當時在 Amazon 首頁上,Amazon Web Services (AWS) 僅僅是深埋在「頭版」(或稱「第一視圖」,取決於您的時尚程度) 底下的連結,會引導到無比沈悶的 AWS 首頁,其中充滿一整個月的 AWS「最新消息」公告詳情 (圖 1)。
AWS 核心服務之一: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SQS) 可用來建立鬆散耦合的分散式系統,當時剛從測試版轉為公開上線;而 AWS 的旗艦級雲端運算服務 Amazon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目前簡稱為 EC2),當時則處於有限測試階段。喔,我們竟已經歷如此多的進展。儘管這段演進過程相當有趣,但下一階段的雲端平台服務為了迎合物聯網 (IoT) 的各種需求而不斷演進,相較之下以往的經歷真的不算什麼。
圖 1:儘管與早期相比已然快速演進,但雲端服務產品現在更進入新的階段,有望與 IoT 裝置緊密整合。(圖片來源:Internet Archive 別名 Wayback Machine)
嵌入式系統開發商所建置的資源受限型 IoT 終端節點,與硬派基礎架構專家所建置、在虛擬化資源上執行的雲端應用,兩者之間有著類似根本性的抗阻不匹配情況。表面上看,好像很簡單:只要加上適當的通訊堆疊,再透過相關 API 來互動即可。僅使用最少的幾個 REST 調用,將感測器資料推送到某個雲端架構端點,這能有多難呢?這幾乎不會構成問題。建構連線式系統相當容易,您可以找到許多看似簡單的連線式「智慧」產品設計。
不過如果只做到這裡,您可能會成為社交媒體的下一個爆紅人物,因為 IoT 裝置與雲端服務之間不匹配性,直到最近才在端對端安全性層面上明顯出現嚴重危險性。
遍及整個 IoT 應用層級 (從 IoT 終端節點到雲端式企業資源) 的安全性雖難以達成,但這往往並非首要考量。對於 IoT 而言,安全性的概念已經跟潛在機制 (如加密協定和驗證) 緊密結合,因此容易失去對整體應用的掌控,形成見樹不見林的現象。
事實上,有太多的安全裝置可供我們用於鎖定通訊、禁止未經授權的使用,並且減輕與日俱增的威脅。製造商針對 IoT 等容易受到攻擊的應用,已經例行性地在 MCU 中整合加密加速器以及安全晶片,以將威脅層面降至最低。即便如此,若在建構設計和應用時不夠關注整個 IoT 應用層級的整體安全應用架構,就算再謹慎的應用低層級安全機制,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故障。
好消息是,雲端供應商目前能比以往深入到硬體層面,有助於消除雲端安全服務和裝置之間令人沮喪的不匹配情況。舉例來說,Microsoft 最近推出的 Azure Sphere 可將 Microsoft 的 Pluton 安全子系統整合到多家知名 Arm® 架構半導體製造商的多核設計中,包括 Nordic Semiconductor、NXP Semiconductors、Silicon Labs 和 STMicroelectronics,藉此強化裝置到雲端的安全性。
您無需等待 IoT 雲端演進到下一階段,便可以開始利用其優勢。AWS 已與 Microchip 攜手合作,以 Microchip Technology ATECC508A 安全裝置達到「零接觸」的安全部署。為了達到安全的系統操作,AWS 透過其在多個硬體平台上獲得認證的 Amazon FreeRTOS 即時作業系統,為 IoT 系統提供緊密的整合;這些平台包括:
- Microchip Curiosity PIC32MZ EF 開發板
- NXP LPC54018 IoT 模組
- STMicroelectronics STM32L4 探索套件 IoT 節點
- Texas Instruments CC3220SF-LaunchXL
Amazon FreeRTOS 與相關 AWS 服務可在這些平台上執行,可讓您更輕鬆地達成安全連線和支援安全韌體更新,這些對 IoT 終端節點和邊緣裝置的 IoT 生命週期操作至關重要 (圖 2)。
圖 2:Amazon Web Services (AWS) 以其專為簡化安全連線和韌體更新而設計的 Amazon FreeRTOS 深入延伸至 IoT 裝置平台中。(圖片來源:Amazon Web Services)
Google 也提出一種精細複雜的 IoT 連線方式,能將 Microchip ATECC608A 安全裝置與一種新穎方法結合,即可支援相互驗證,而無需傳統 TLS 驗證的常規開銷 (圖 3)。
圖 3:Google 利用 Microchip ATECC608A 安全 IC 和 JSON Web Token (JWT) 在 IoT 裝置與 Device Manager 雲端服務之間提供相互驗證,因此無需傳統 TLS 驗證的相關開銷。(圖片來源:Google)
以上特定品項僅僅是整合式產品的冰山一角,在半導體製造商與雲端服務供應商日益合作之下,將有更多可用的產品問世。將這些解決方案融入到更多種安全性原則中,就可有效避免產品成為負面新聞的主角。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