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功率通常能以兩種不同型式提供:三角與星形配置。兩者的名稱皆來自於配置的物理特性,並以相應的希臘字母表示。三角配置具有高起動扭力,且本質上具有故障容錯,因此是不會影響其他的開路要素 (但相位電流會較高)。星形配置則採用較低的起動電流,且通常用於電力傳輸。也會使用第四條電線。

電源

三角配置公式

星形配置公式

線路電壓 (Vline)
線路電流 (Iline)
相位電壓 (Vph)
相位電流 (Iph)
視在功率 (S)
實功率 (P)
無功功率 (Q)
查看訂單 實功率必須大於 0  
視在功率 (S), VA 無功功率 (Q), VAR 實功率 (P), W 相位角 __ 度 功率因數 __
三相計算器會用到功率三角形,並以瓦 (W) 來表示實功率。無功功率則以無功伏安 (VAR) 表示。視在功率以伏安 (VA) 表示。當 AC 系統中有電力時,電路上一定會有電感式或無功的層面,會導致電流引導或拖累電壓。這需納入電路的實際功率消耗考量,並以視在功率記錄。 三相功率代表各個相位彼此之間皆 120 度反相。兩條線路間的電壓就是線路電壓。三相功率通常用於感應馬達 (有助於降低起動電容的需求) 與大負載,因為這通常比雙線/單相更經濟實惠。電壓的可用性隨區域而定,分為 50 或 60 Hz。在三角與星形配置中,實際/有功、視在與無功功率的計算皆相同。相位與線路電流在星形配置中相等,線路電壓則為相位電壓的 √3 倍。在三角配置中,線路與相位電壓相等,線路電流則是相位電流的 √3 倍。
電壓 電流 相內 純電阻
電流 超前 電壓 純電阻
電壓 超前 電流 純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