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 靜電管理方案:使用工業 4.0 解決方案克服電子產業面臨的關鍵挑戰

在節奏快速的電子製造業,即使作業稍微中斷也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靜電放電 (ESD) 和過度電性應力 (EOS),是對效率和產品完整性有影響且最難察覺的兩種威脅。SCS 靜電管理方案不僅僅是典型的靜電控制措施,還採用首創的可擴充式工業 4.0 監測解決方案來因應這些挑戰。

ESD 和 EOS 是隱匿的靜電威脅

靜電或靜電電荷 的產生是因為材料內部或材料表面的電荷不平衡。此不平衡起因於摩擦起電;此現象則透過接觸後分離而產生。

靜電放電 (ESD) 是靜電電荷造成的結果,這也是我們在 ESD 控制中會嘗試將靜電電荷消除或將其降至最低的原因。當兩個靜電電荷位準 (電勢) 不同的物品彼此接近時,會快速出現自發性的電荷轉移,此時就會發生靜電放電。這個過程會發熱,如果電壓夠高的話,人體也可感覺得到,但即使電壓低許多,仍會導致電子元件中的電路熔化。在日常生活中,這可能只會是個小麻煩,但在電子製造活動中,這可能會帶來毀滅性後果。靜電放電 (ESD) 可能會破壞或摧毀敏感性元件,進而導致昂貴的維修費用、生產延遲,也會降低產品可靠度。

過度電性應力 (EOS) 是指施加到電路或裝置上的電氣訊號超出正常的工作參數,就會隨時間推疑產生與 ESD 事件類似的損壞。有可能是起因於失去接地連接,或接地上具有高頻雜訊或電磁干擾 (EMI)。

這三種情況都很難控制、消除或發現,因為不但肉眼看不見,其造成的損害也難以察覺。

電子產業面臨的挑戰

元件損壞和品質控制

現代化的電子元件對靜電放電極為敏感。即使是輕微的 ESD 事件,也會導致微晶片或電路板失去作用,甚至引發重大的財務損失。更糟的是,公司可能會受到潛在 ESD 缺陷的衝擊。當 ESD 已對元件造成衰退或破壞,但在測試期間仍可運作,接著交到客戶手中後,元件就故障或發生間歇性故障,這時就會發生上述衝擊。這不僅會導致保固維修成本更高,也會讓客戶倍感挫折,並且嚴重影響公司聲譽。

生產停機

與靜電相關的損壞通常需要進行冗長且艱難的調查,以查出原因並找到解決方式。這會導致生產線在診斷和解決問題期間停止運作,以致於超過生產期限並降低生產力。

法規遵循

若不符合 ANSI/ESD S20.20 等 ESD 標準,可能會錯失與許多客戶或未來潛在客戶的業務往來機會,因為客戶會要求符合最低限度的標準。

自動化生產線的 ESD 控制

在過去,主要的考量是控制工作台的 ESD 和人體放電模式 (HBM) ESD 事件。時至今日,大多數電子製造作業都是由機器完成,而產業也正努力跟進必要措施,以便在製程中保護 ESD 敏感裝置。

最佳解決方案

那麼,面對當今製造業的壓力,最佳的解決方案是什麼?以下列為基礎的系統:

連續偵測

SCS 靜電管理方案 (SMP) 可以合併使用三種不同類型的持續監測器、電離器和 SMP Web 應用程式。在我們深入探討系統的數據採集層面之前,我們應討論 ESD 控制中有關連續偵測的基礎知識。

連續監測器會針對 ESD 控制中不同參數的狀態和功能提供即時回饋:

  • 透過腕帶的人體接地
  • 工作表面接地
  • 人體電壓
  • 金屬工具 (例如半導體、磁碟機、平面板等) 和電子設備製造環境的接地和電磁完整性 (EMI)
  • 靜電電壓
  • ESD 事件
  • 電離器平衡和放電時間

與日常使用的腕帶測試相比,工作站連續監測器具有顯著優勢,可以提供更高效率、更可靠的解決方案,以符合 ESD 控制標準 S20.20。這些優點包括:

  • 立即偵測腕帶系統的任何故障,確保操作人員立即察覺任何問題
  • 持續監測以察覺瞬間故障,例如因為初次撓曲疲乏而在「間歇」階段所發生的故障
  • 自動化檢查並記錄結果,就無需手動測試並可降低出錯的風險

此種主動式作法有助於預防 ESD 事件,以免造成敏感元件受損。持續監測可降低 ESD 受損的風險,就無需手動檢查,更可讓操作人員專注在自己的工作,進而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和生產力。

在製造的所有階段均給予同等的關注

有效的靜電控制措施會要求對製造流程的每個階段進行監測。SMP 可確保持續檢查所有相關參數,包括與機器、工作台和人員。此方案可在所有階段都保持警覺,以免產品受損並保持完整性。

使用簡便的工具

對於負責管理多項職責的 ESD 協調員來說,SMP 提供使用簡便的工具,可簡化工作並有助於高效管理 ESD 協定。使用簡便性可增進效率,並確保靜電控制措施持續發揮,進而降低 ESD 事件的風險。

主動式作法

SMP 的重點在於對靜電管理採取主動式作法。會利用即時的資料和分析,在靜電問題造成破壞前就先加以因應。從反應型的救急方式轉變到主動式管理,不僅提高良率、增強產品可靠度,還提供可以衡量的投資報酬率。

遠端監測

遠端工作的趨勢讓靜電管理的複雜性提高,但 SMP 能透過進階的連線和遠端管理功能克服這個問題。本地託管的軟體可利用 Web 介面,讓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從任何地點監測靜電位準並控制設備,無論身在何處,都可確保有效實施靜電控制措施。

智慧監測與分析

SCS 靜電管理方案 (SMP) 利用尖端的工業 4.0 技術和支援 IoT 的裝置,持續監測 ESD 控制參數。這個先進系統會收集即時資料,以判別當前趨勢和潛在問題,以利主動式措施降低受損和營運中斷的風險。

SMP 的精密分析功能可以立即偵測 ESD 事件和潛在的元件故障,有助於迅速解決問題。系統也可即時提供警報和電子郵件通知,確保及時回應並繼續運作。SMP 採用 API 結構,能與既有的製造系統密切整合,不僅能發揮最佳化工作流程效率,且沒有相關複雜作業。

SMP 能有效管理 ESD、EMI 和 EOS 風險,能讓製造商獲得競爭優勢。即時的資料擷取和分析能力,不僅可增進產品品質,更有助於提高客戶滿意度,甚至有節省成本的潛力。

SMP 包含什麼?

SMP 可以是全套產品,也可以靈活配合您的需求,因為其由單獨裝置所組成,可用來監測不同的參數。個別裝置總覽:

EM Aware 監測器

  • 偵測並測量靜電放電 (ESD) 事件、靜電電壓和電離參數
  • 這是完善的診斷工具,可識別有問題的環境,並鑑定工具 (如 SMT 生產線和手動焊接用的工具),以處理 ESD 敏感裝置

圖 1:SMP EM Aware 監測器。(圖片來源: SCS)

接地主監測器

  • 在工作區域,對製程工具的八個金屬接地連接,監測從「路徑到接地」的阻抗和電磁完整性 (EMI)。有鑑於其可監測的接地連接數,這種監測器是 SMT 線路接地的理想選擇。

圖 2:SMP 接地主監測器。(圖片來源:SCS)

WS Aware 監測器

  • 針對操作人員、導電或耗散型工作表面及金屬工具的「路徑到接地」完整性進行持續監測。
  • 選配的 Big Brother 遠端終端機,能讓監測器在操作人員接近靜電敏感元件,但未正確插入腕帶時發出警報
  • 本產品可搭配 SCS 電源繼電器使用,在操作人員未正確接地前,不會允許工作區的工作台、手工具及其他電子裝置通電

圖 3:SMP WS Aware 監測器。(圖片來源:SCS)

Ion Pro™ 桌上型電離器

  • 這是首款採用 Ion Gauge™ 專利技術的電離器,且其電荷平衡和放電時間會由靜電管理方案 (SMP) 進行監測。
  • 會利用離子收集板對電荷平衡和放電時間進行取樣,藉此達到最佳的中和效率。中和效率不佳而需要進行維護時會發出警報

圖 4:SMP Ion Pro 桌上型電離器。(圖片來源:SCS)

診斷套件

SMP 診斷套件提供可攜式的 ESD 過程驗證方案。隨附的軟體可讓您透過網路上的任何 PC,從遠端監測結果。Pelican 外殼具備客製化嵌件和拉鏈式隔間,以便系統重新封裝,並移到下一個關注的 ESD 區域。每個外殼具有三個套件,各有不同的監測器配置:

圖 5:Pelican 外殼可用來存放 SMP 診斷套件,並將其攜帶至下一個關注的 ESD 區域。(圖片來源:SCS)

結論

電子產業對精度和可靠度的要求極高,SCS 靜電管理方案所提供的必要解決方案,可因應靜電帶來的挑戰。此方案可整合工業 4.0 的創新,並配合遠端工作環境進行調整,因此能增進產品安全性、效率和品質,最終保障公司的利潤。

若電子製造商想要在動態、數位驅動的環境中保障其運作,並確保最高的品質標準,SCS 靜電管理方案是打造未來無靜電環境的關鍵投資。

關於作者

Image of Olivia Berwick

As a Marketing Manager at Desco Industries Inc. Olivia oversees marketing for brands such as SCS, Desco Europe, Protektive Pak, and MENDA. With over 11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ales or marketing roles at the company, she has gained deep insights into the products and the field of ESD Control. Through Olivia’s blog posts, she aims to share useful insights and information about effective ESD solutions.

More posts by Olivia Berwick
 TechForum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