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盪器待機 (ST) 與輸出啟用 (OE) 選項的差異
振盪器,包括可編程及引腳可配置的元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採用標準 4 或 6 引腳封裝,並保留引腳 1 以用於「輸出啟用 (OE)」或「啟用/停用 (E/D)」功能。(Silicon Laboratories 和 Microchip 等幾家廠商,皆提供一系列振盪器,可選擇使用引腳 1 或引腳 2 進行 OE 功能。)
有些廠商則將此引腳 1 定為待機 (ST)、斷電 (PD) 或禁止 (INH) 功能,並納入同一個系列中,或以不同的零件編號命名,。
那麼,其中有何差別?每個選項又該在何時使用呢?
在這兩種情況下,當此引腳 1 啟動 (可以是 “1” 或 “0”) 時,都會導致輸出時脈變成三態或高阻抗 (Hi Z);而這能讓 PCB 層時脈走線中的振盪減少,或使用另一個時脈來源饋送到相同的元件,或促成其他應用案例,讓設計人員將時脈達到高阻抗。
輸出啟用和待機功能的主要差異在於,振盪器維持作用狀態並再次驅動時脈輸出以進行振盪的時機。
如果選擇輸出啟用 (OE) 功能,元件內不會停止振盪,只有振盪器內的輸出電路會關閉 (振盪器輸出閘極變成高阻抗)。電源供應器線路上的振盪器輸入電流,與一般工作電流幾乎相同。
如果選擇待機 (ST) 功能,振盪器內所有作用中的電路都會關閉。這會導致電源供應器線路上的輸入電流趨近於零。
若要恢復振盪,振盪器必須經歷啟動階段。
廠商在振盪器規格書中將「啟動時間」參數定為 3 ms 至 10 ms 之間。此時間有點長 (採用輸出啟用選項時只有奈秒),許多十分講求效能和速度的應用無法允許延遲這麼長的時間。
另一方面,若是電池供電式應用,電池續航力是一大問題,因此能允許延遲這麼長的時間,以便降低電路的整體功耗。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