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負載點電源轉換方式

假如我們隨機問一位系統架構師:「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對方可能會回答:「為系統供電的元件就占用了 30% 到 50% 的電路板空間,實在沒有空間放必要的額外濾波和電磁干擾 (EMI) 抑制元件了。」在大多數電子系統中,像是消費性應用、資料中心和網路產品,「電源」依舊是尺寸和高度能否縮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圖 1:Murata 的兩級降壓架構包含一個充電幫浦,後接一個降壓切換式穩壓器。(圖片來源:Murata)

傳統上,系統架構師需仰賴降壓負載點 (POL) 轉換器來降低匯流排軌的電流 (例如 12 V),方能為系統負載 (像是核心與應用處理器、系統 ASIC、記憶體) 供電。數十年來,降壓轉換在業界中一直卓有成效,也經過多次的精進、改善,促成了穩健而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然而,要在功率密度方面取得真正的重大進展,系統架構師需要考慮的就不只是疊代改進了。正是基於這個原因,Murata 推出了一款兩級 POL 轉換器,其架構是一個充電幫浦後接一個降壓切換式穩壓器,如圖 1 所示。

許多人都會認為,用兩級式架構來改善效率似乎違反直覺,因為各級的效率是相乘的。不過,由於採用了創新的切換式電容技術,充電幫浦實際上是無損的,可讓第一級轉換獲得卓越效率。

讓我們看看圖 1 中 12 Vin 至 1 Vout 的典型範例,充電幫浦會使用電容,將輸入電壓 12 V 除以 3 成為 4 V。現在,第二級降壓電感在進行 4 V 到 1 V 負載的最終轉換時,就會比較輕鬆了。電容的使用是一大關鍵,因為與電感相比,電容的能量密度大約是其 400 倍。運用電容式儲能的解決方案,本質上會得到更高的功率密度。現在,第二級降壓穩壓器會以 4 V 的低輸入電壓運作,而不是完整的 12 Vin。這能讓降壓轉換器使用低電壓、高效率的場效電晶體 (FET),這些電晶體結合小型的輸出電感後,可以打造出能夠在極高的頻率下運作、具有快速暫態響應的高效降壓穩壓器。

圖 2 是傳統單級降壓與兩級降壓架構更詳細的比較圖。

圖 2:傳統單級降壓轉換器與 Murata 兩級降壓轉換器的比較圖。(圖片來源:Murata)

讓我們看看圖 2 中,要從 12 Vin 到 1 Vout 的情況下,較為傳統的單級降壓方法。Vx 節點 (FET 的中點) 從接地擺動到 Vin,加上儲存在漏電感和寄生現象中的能量尖波。這種方法需要更高電壓的 FET,而且由於電壓快速變化和振鈴效應,EMI 可能是個問題。所有的工作都落到電感頭上,而且還是相對較高的值,這會對效率和暫態響應造成負面影響。此外,在 12:1 V 的情況下,高側 FET 只會在 1/12 的時間內導通。這會導致輸入端出現極高的脈衝電流,需要額外進行解耦,才能減輕對傳導 EMI 的影響。這種極低的工作週期也限制了在極高切換頻率下運作的能力。

讓我們把此方法與圖 2 的 Murata 兩級方案進行比較。充電幫浦會以整數「階梯式」降低電壓 (在本例中,從 12 V 到 8 V 再到 4 V),這樣一來,每一級只差了 4 V,而且可以利用低電壓、高效率的 FET 技術。降壓穩壓器會執行 4:1 V 轉換的最後一步。大部分工作都已由第一級的電容式充電幫浦完成。這種架構可以減少第二級電感,進而實現輕薄小巧的設計,能在高頻下運作並具有出色的暫態響應。

第一級充電幫浦安排為 50% 工作週期、異相運作的兩相。第二級降壓則以接近 25% 的工作週期運作,降低輸入電流和脈動電流。這兩種因素結合起來,可以最小化轉換器的輸入漣波和 EMI 分佈。總結來說,Murata 的兩級架構在效率、厚薄大小、EMI 方面都有所改善。

如需更多資訊,請觀看 Murata 的網路研討會《How Murata is changing the power density paradigm》。

關於作者

Image of Tatsuya Kubo

Tatsuya Kubo is a senior 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for the Murata power semiconductor portfolio, including high-efficiency buck converters, DC-DC point-of-load converters, and charge pumps. A 20-year veteran of the power electronics industry, he has worked in design, marketing,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roles at Murata. Kubo received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from Ritsumeikan University in Japan.

More posts by Tatsuya Kubo
 TechForum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