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照護:一定有更好的方法

撰寫此文章時,我正在我 91 歲岳母的醫院病床旁,她正在與死神賽跑,身體和精神都飽受許多痛苦。她自認是一個小人物,但她相當睿智,所以我們聊得很開心,而現在她正在睡覺。

圖 1:有了合適的能源監測器 IC,例如 Analog Devices 的 LTC2947,即可對家庭裝置的電力線進行能源監控並顯示於監視器上,供所有人查看並採取行動。(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許多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遇到照顧年邁父母的問題。我自己的母親在養育 11 個孩子後,獨自生活,有一次她在廚房裡突然昏倒。命運就是如此湊巧,我的妹妹剛好前來探望母親,結果,就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她倒在妹妹的懷裡去世了。那已經是 26 年前的事了,從那時開始,很多事都變得不一樣了。她現在若還活著,就完全不必孤單地生活。

身為工程師,我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如何透過技術方案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多年來,作為 DigiKey 編輯團隊的一員,我經常看到特定的設計問題有了新的解決方案,只要搭配合適的元件,就可以解決那些非常重要而且引人關注的問題。

以 Analog Devices 的精密型 LTC2947 能源監測器 (圖 1) 為例,將此產品搭配 Nordic SemiconductorNRF52 Bluetooth 5.0 晶片。然後讓此產品將功率位準傳送到智慧型顯示器,例如安裝在廚房牆面上,以 Seeed Technology 的 10.1 吋 Raspberry Pi 為基礎打造的 114990836 HDMI LCD 顯示器。在家裡安裝幾個這樣的能量量測計,再加上一些出色的編程,屋主就可以即時看到各個插座或裝置所消耗的電量。

此想法基於的原則就是執行測量並採取動作。一旦能清楚發現哪些電力用在不必要的地方,或者哪些裝置消耗大量電力,使用者便能更清楚其能源使用情況。

這些想法在過去幾年裡不斷湧現,但是由於眼前總是有問題需要解決,所以這些想法就像其他許多立意良好、實用且重要的想法一樣,被人擱置一旁。

從重要提升到攸關生命的程度

圖 2:即使現在醫院的病床已經相當進步,但大多數年長者還是偏好留在家中接受監測。該怎樣做才能進一步達到此目標呢?(圖片來源:Patrick Mannion)

當我們在家裡、商店或辦公室時,腦海中會蹦出許多想法,而坐在醫院病床旁,陪伴所愛的人也會激發出其他至關重要的點子。事實上,這些點子可能攸關生命。醫院的病床的確已經非常先進,並且佈滿實用的感測器,包括可確保病患待在床上不動的感測器 (圖 2)。然而,很少老人家真的願意留在醫院,或待在床上不動。他們寧願待在家裡、獨立生活,隨心所欲地四處走動。

我們的生命到了某些時候,勢必會需要依賴別人,我們能將此無可避免的情況延後多久?我的岳母現在就躺在醫院病床上,因為她的脈搏下降到每分鐘 40 下。這是很低、很危險的數字,而這個情況卻是由一位每天僅到她家中幾分鐘的護士發現的。她上一次住院,是因為她服用止痛藥後失去平衡而摔倒。

她當時神智夠清楚,還可以按下項鍊上的緊急求救按鈕,如果她當時沒有意識,該怎麼辦?她之所以配戴這條項鍊,是因為她在幾年前洗澡時摔倒,還要想盡辦法走到電話旁打電話求救。她摔了一跤,全家都嚇壞了。

恐懼是個重要因素,但我們可以儘量減少恐懼

說到恐懼,她好幾個晚上都因為害怕醒不來,焦慮得睡不著覺。這個現象與很多因素有關,主要與信仰、來世,是否接受死亡有關。她很固執,但也很害怕。我的姊姊因為癌症去世,但是她有堅定的信仰,她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才接受死亡的事實並平靜地走了,而且也實際上幫助我們接受她的離去。

然而,衰老過程會伴隨恐懼和焦慮,加上常見的頑固和不受拘束的個性,這些因素結合後,注定了災難勢必發生。讀到這裡的人,此時就可以瞭解我想要表達的想法:設計人員有很大的機會提出一種可即時監測長輩生命徵象和壓力狀態,又不會侵犯隱私的方法 (請不要使用攝影機)。這會讓所有關心的人都感到安心。

我們需要監測心率、氧氣濃度、血壓、呼吸率、位置、突然的移動或停止動作 (即跌倒)。我們還需要追蹤藥物的服用,因為老人家常忘記服藥,或是因為副作用,而沒有遵循服藥指示。我妻子在衣櫃後面找到了岳母重要的藥物,岳母說她之前會吃但後來沒吃,因為這些藥讓她經常跑廁所。她不服藥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對 90 歲的人來說,走動並不容易。

這些情況除了要清楚地顯示在家用監視器,也要傳輸到智慧型手機或某位家人的家中顯示器,以及醫生的辦公室或當地醫院。

當然,這並不容易做到,若很容易,早就實現了。雖然攝影機很好用,卻會讓人感覺受到侵犯。脈搏血氧儀或許方便包裝攜帶,但用於整天監測,就不實用了。也許可與服裝製造商合作開發一種包覆二頭肌的袖套,並整合感測器,這樣或許還行得通。

多年來我們一直都在討論醫療物聯網裝置的新浪潮,而當我看到岳母無法待在家裡受到安全地監測,以避免問題一發不可收拾時,我便發現這種新浪潮與現實狀況嚴重脫節。

隨著這些想法深入人心,此事迫在眉睫,已成為要優先考慮的任務。眼下,雖然我無法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此事,但也許其他人可以。依據人口統計資料顯示,這個問題只會變得更加嚴重。而解決的辦法就近在眼前,您就是可以實現想法的人。請將您的想法付諸實現,成為實用的設計解決方案。這真的是攸關生命的大事。

關於作者

Image of Patrick Mannion 自從踏入工程界以來,Patrick Mannion 已經分析電子產業超過 25 年,並且以情報評論為關注焦點,協助工程師控管風險、限制成本並達到最佳化設計。曾任 UBM Tech 電子集團的品牌總監兼副總裁,目前則提供自訂內容服務。
More posts by Patrick Mannion
 TechForum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