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寬能隙技術讓高電壓 LED 照明發揮最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作者:George Hempt

高電壓 LED 照明已證實是取代高強度氣體放電燈 (HID) 等舊技術的可行替代方案。採用高電壓 LED 照明後,許多製造商爭相開發和實作多種應用。雖然這種技術顯著提高照明的品質和功率密度,但效率卻是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此外,早期應用的故障率也遠高於預期。高電壓 LED 照明的主要挑戰在於持續提高功率密度與效率,並在未來應用中提供可靠且更經濟實惠的照明。本文將介紹寬能隙 (GaN) 技術,以及此技術如何應對高電壓 LED 照明在效率和功率密度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本次討論將說明如何使用寬能隙技術發揮最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並重點介紹 LED 驅動器架構的降壓部分,如圖 1 所示。

與矽晶之類的傳統半導體相比,寬能隙 (GaN) 半導體可以在更高的切換頻率下工作。寬能隙材料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激發電子,使其從價帶的頂端跳至導帶底部,以便在電路中使用。因此,增加能隙會對元件產生很大影響 (並且可讓較小尺寸的晶粒執行同樣的任務)。具有較大能隙的材料,如氮化鎵 (GaN) 等,就可承受較強的電場。寬能隙材料具有自由電子速度高和電子場密度高等關鍵屬性。這些關鍵屬性可將 GaN 切換的速度提高 10 倍,且在與類似矽元件有相同電阻和崩潰電壓下,尺寸又可大幅縮小。GaN 是高電壓 LED 應用的理想選擇。因為具有這些關鍵屬性,因此非常適合實作至未來的照明應用中。

非隔離式高功率 LED 驅動器的系統架構圖圖 1:非隔離式高功率 LED 驅動器的系統架構。(圖片來源:STMicroelectronics)

圖 1 顯示 LED 照明應用的高階架構,並可以此架構當作應用 GaN 寬能隙技術的基準範例。雖然寬能隙材料可在整個應用中實作,但高電壓電流產生器降壓模組 (綠色突顯部分),才是利用寬能隙技術發揮最高效率和功率密度的重點所在。大多數照明應用在寬廣的 AC 輸入電壓範圍內,都需要高功率因數和低諧波失真。在此情況下,會偏好採用 PFC 增壓,為 LED 驅動器提供雜訊小的 400 VDC 輸入,並滿足電源品質要求。前端 PFC 升壓轉換器有多種選項,如過渡模式 (TM) 和連續導通模式 (CCM) 等。過渡模式的特點在於可變頻率操作,以及功率 MOSFET 啟動時的零電流切換。其他優點包括簡易設計、小型電感尺寸,以及升壓二極體沒有逆向復原。主要挑戰則是峰值和 RMS 輸入電流較高,而這也會導致 EMI 濾波器的尺寸會隨著功率增加而變大。相對地 CCM 則採用固定頻率工作。除了近乎為零的交叉點外,其增壓電感電流一直具有平均分量。此電感針對 20-30 % 漣波而設計,因此相較於 TM 模式,EMI 濾波器會更小。這也意味著,在相同輸出功率下,相較於 TM 模式,其增壓電感更大且 EMI 濾波器更小。主要挑戰則是控制更為複雜,且需要超快速的軟回復二極體或 SiC 二極體。因此,CCM PFC 通常比 TM PFC 更昂貴。理想情況下,可以使用零逆向復原開關代替 CCM PFC 中的整流二極體。也因此 GaN 電晶體非常適合此應用。

可自行選擇是否採用隔離,並在輸入級和電力轉換的第二級之間引進。此範例並未使用隔離,且輸入 PFC 級後面是帶 CC/CV 控制的非隔離式逆向降壓級。若需要隔離,則可根據應用的輸出功率要求,使用諧振電源轉換器 (LLC、LCC) 或返馳式轉換器。

PFC 升壓轉換器會在輸出端產生穩壓的 DC 匯流排電壓 (高於輸入 AC 電壓的峰值),並將此較高的 DC 匯流排電壓傳遞至逆向降壓轉換器級。降壓操作非常簡單。打開降壓開關後,電感電壓是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之間的差值 (VIN – VOUT)。關閉開關後,箝位二極體會對電流進行整流,且電感電壓與輸出電壓相同。

用於 LED 驅動器的 MasterGaN 系統級封裝 (SiP)

除了功率密度和效率之外,高電壓照明應用的另一個關鍵挑戰就是設計複雜性。使用 GaN 等寬能隙半導體後,可以提高電路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而 ST 的 MasterGaN 系列可將高電壓智慧型 BCD 工藝閘極驅動器與高電壓 GaN 電晶體整合在單一封裝內,因此可因應上述難題。MasterGaN 可輕鬆實作圖 1 所示的拓撲結構。能嵌入兩個半橋配置的 650 V GaN HEMT 電晶體以及閘極驅動器。在此範例中,整個降壓功率級會整合到單一 QFN 9x9 mm 封裝中,因而只需要最少的外部元件數。甚至就連通常需為雙路、高側/低側、半橋閘極驅動器提供隔離高壓部分的靴帶式二極體,也可嵌入到 SiP 中。因此,相較於標準矽解決方案,使用 MasterGAN 元件的應用,不僅功率密度可大幅增加,切換頻率或功率輸出也會增加。更具體地說,在此 LED 驅動器應用中,PCB 面積縮小了 30%,且沒有使用散熱片。

對於高功率 LED 照明應用,CCM 是最理想的工作模式。使用 GaN 元件實作 CCM 時,不僅會有上述的高度整合優勢,成本也會降低。由於切換損耗減少會對整體功率損耗有所貢獻,因此不需要使用超低的 RDSON 來支援高功率應用。GaN 還可以消除復原損耗並降低 EMI,藉此緩解使用 CCM 的主要缺點,這都歸功於 GaN 沒有逆向復原。此外,CCM 模式採用「固定關斷時間」控制,因此可非常輕鬆地對 VOUT 上的輸出電流漣波進行補償。很顯然,使用 CCM 實作 GaN 開關,對高電壓 LED 照明應用以及其他許多應用來說,是相當理想的組合。

圖 2 顯示了以 MASTERGAN4 實作的逆向降壓拓撲結構基本線路圖。

以 STMicroelectronics MASTERGAN4 實作的逆向降壓拓撲結構圖 (按此放大)圖 2:以 MASTERGAN4 實作的逆向降壓拓撲結構。(圖片來源:STMicroelectronics)

MASTERGAN4 嵌入了兩個採用半橋配置的 225 mΩ (在 25°C 的典型值) 650 V GaN 電晶體,以及一個專用的半橋閘極驅動器和靴帶式二極體。高度整合可簡化設計,並將 PCB 面積大幅縮小至 9x9 mm QFN 小型封裝。圖 3 所示的評估板,採用 MASTERGAN4 搭配逆向降壓拓撲而設計,其規格如下:最多可接受 450 V 的輸入,LED 燈串的輸出電壓可設定在 100 V 和 370 V 之間;採用「固定關斷時間」(FOT) CCM 模式,切換頻率為 70 kHz;最大輸出電流為 1 A。

使用 STMicroelectronics MASTERGaN4 的逆向降壓示範圖片圖 3:使用 MASTERGaN4 的逆向降壓示範範例。(圖片來源:STMicroelectronics)

此解決方案的控制器是 HVLED002,可用來產生單一 PWM 控制訊號。然後會使用以簡易史密特觸發器為基礎的外部電路,產生兩個互補訊號,以驅動具有適當失效時間的低側和高側 GaN 電晶體。另外,此解決方案還包括兩個線性穩壓器,用於產生 MASTERGAN4 所需的電源電壓。使用 MASTERGAN4 實作的逆向降壓拓撲就可解決提升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問題。從以下討論結果就可看出。

實驗結果:

圖 4 中的效率曲線以輸出電流為 0.5 A 和 1 A 下的 LED 燈串電壓為函數,顯示出建議的解決方案相較於傳統矽晶解決方案的優勢。

MasterGaN 和矽晶 MOSFET 的效率與 LED 電壓關係圖圖 4:MasterGaN 和矽晶 MOSFET 的效率與 LED 電壓關係。(圖片來源:STMicroelectronics)

在整個 LED 燈串的電壓範圍內,MASTERGAN4 的效率保持在 96.8% 或以上。由於 GaN 解決方案的電導損耗低,且驅動和切換損耗是最小的,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所有功率位準上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率增益。

MOS + SiC 二極體 MASTERGAN4
功率元件面積 0.66 cm²
二極體 DPAK 或 TO220
0.81 cm²
用於熱管理的銅面積 33 cm²
銅面積,達到 19°C/W
19.7 cm²
銅面積,達到 24°C/W
功率電感覆蓋區 11.2 cm² 11.2 cm²
總面積 45.5 cm² 31.71 cm²

表 1:GaN 和矽晶 MOSFET 的尺寸比較

表 1 將矽晶解決方案與採用 MASTERGAN4 的解決方案進行比較。可以看到,以 GaN 設計實作時,PCB 總面積減少了 30% 以上。此結果顯示出一條可行之道,就是在逆向降壓拓撲中使用 GaN。將切換頻率提高至 70 kHz 以上,就可縮小輸出電感和電容的尺寸,但會增加驅動損耗和切換損耗。在提高頻率和縮小濾波器尺寸的情況下,電解電容可以用更可靠、更大的陶瓷電容來取代。濾波器電容和降壓電感尺寸之間的取捨,可以根據目標應用所需的切換頻率進行最佳化。

結論

本文探討如何以 MASTERGAN4 為基礎,為 LED 照明應用實作逆向降壓拓撲。此系統級封裝配置具有半橋配置的 650 V、225 mΩ GaN 電晶體和專用的閘極驅動器。GaN 解決方案與矽晶方案相比,擁有更高的效率並可縮小 PCB 面積。MasterGaN 非常適合在照明應用中實作緊湊、高效率且高功率的逆向降壓模組。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

關於作者

Image of George Hempt

George Hempt

George Hempt is a Product Marketing Engineer covering industrial power conversion, motion control, and wireless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technology for STMicroelectronics. He has a backgroun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ith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experience in the electric utilitie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industries. George's current focus is in industrial power conversion and motion control, working with customers and promoting an industry-leading product portfolio. George holds a B.S.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from the 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and a M.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MBA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Katz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