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 GNSS 模組打造位置感知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資料提供者:DigiKey 北美編輯群
2022-07-28
許多領域正逐漸開始部署智慧城市的位置感知服務 (LAS),包括政府服務、運輸、交通管理、能源、醫療保健以及水與廢棄物,以便打造更安全、永續且更緊密相連的城市。在這些應用中,通常有必要瞭解鄰近裝置之間的距離。在 LAS 應用中,定位能力的需求越來越高,需透過多星系全球衛星系統 (GNSS) 接收器以便連接歐洲伽利略、美國 GPS、俄羅斯 GLONASS 和中國北斗導航衛星系統。使用多星系 GNSS 接收器的優勢包括:更理想的定位、導航、授時 (PNT) 訊號可用性,更高的準確度和完整性,以及更高的穩健性。但是,開發多星系接收器非常複雜且耗時。
本文將探討使用多星系 GNSS 接收器時的重要系統設計考量,接著會介紹來自 u-blox、Microchip Technology、MikroElektronika、Thales 和 Arduino 等廠商的 GNSS 平台與開發環境,以便以有效且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開發位置感知智慧城市應用。
GNSS 技術的改進,尤其是功率需求的降低,不僅提高 GNSS 在智慧城市應用中的使用率,也讓 LAS 更加普及。2010 年時,GNSS 接收器的功耗為 120 mW;到 2020 年,則已降至 25 mW (圖 1)。事實上,相較於其他絕大多數 LAS 系統元件的功率需求,GNSS 接收器的功率需求降低得更快。比起其他系統元件,舊型 GNSS 技術更為耗電。如今,GNSS 功率需求通常只佔到總功率預算的個位數百分比。
圖 1:2010 年,GNSS 接收器功耗為 120 mW,到了 2020 年則降至 25 mW。(圖片來源:u-blox)
功耗難題
雖然 GNSS 接收器功耗已大幅降低,但要讓解決方案的功率與效能之間達到最佳化,複雜度也增加好幾倍。並非所有 LAS 設計都要持續估算 GNSS 位置或具備較高的定位準確度。有許多工具能讓設計人員發揮最佳化的 GNSS 效能與功耗,包括硬體最佳化和以韌體為主的作法。
使用低功耗元件,尤其是低雜訊 RF 放大器 (LNA)、振盪器和即時時脈 (RTC),是開發高能效 GNSS 解決方案的第一步。挑選主動天線或被動天線,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被動天線成本較低、效率更高,但無法滿足各種應用的需求。主動天線可能是都會叢林、建築物內部或其他訊號強度不良之處的理想選擇。主動天線中的 LNA 雖然能大幅提升接收微弱訊號的能力,但同時也極為耗電。若非常講究低功耗且可不計較天線尺寸,大型被動天線往往能提供與小型主動天線一樣的效能,同時仍可確保較高的定位可用性與準確度。
雖然多數 GNSS 接收器都能提供 10 Hz 以上的更新率,但大部分 LAS 應用在更新率非常慢且功耗較少的情況下都可正常運作。選擇最佳的更新率,就可對功耗產生最大的影響。除了硬體方面的考量外,設計人員在最佳化功耗時還有多種韌體工具可用,包括更新率、同時追蹤的 GNSS 星系數量、輔助式 GNSS 以及多種省電模式 (圖 2)。
圖 2:除了使用最有效率的硬體解決方案,設計人員還能利用若干韌體工具達到最佳的 GNSS 效能與能耗。(圖片來源:u-blox)
在嚴苛的環境中,可能需要同時追蹤多個 GNSS 星系。以多種不同的頻段來接收訊號雖可確保穩健的位置判定,但同時也會增加功耗。所以,務必要瞭解具體的工作環境,尤其是天空視野的開闊度;並且使用最少的 GNSS 訊號數來支援該 LAS 應用的需求。
關閉 GNSS 功能可節省最多能源,但每次打開都要冷啟動。冷啟動的首次定位時間 (TTFF) 可能是 30 秒或更長,具體視 GNSS 訊號的可用性和強度以及天線的大小和擺位而定。輔助式 GNSS 能縮短 TTFF 並提供準確的資訊。輔助式 GNSS 的實作方式有許多種,包括目前和預測的衛星位置與計時參數 (稱為「星曆資料」)、年曆,以及衛星系統的準確時間與衛星狀態修正資料。這些資料可透過網際網路即時下載,或最多每隔幾天進行下載。有些 GNSS 接收器具有自主模式,可在內部計算 GNSS 軌道預測資訊,因此無需外部資料和連線。但是,使用自主模式可能需要定期開啟接收器,以下載目前的星曆資料。
省電模式
除了輔助式 GNSS 等連線選項,許多 GNSS 接收器可讓設計人員在更新率與功耗之間進行眾多權衡取捨,包括連續追蹤、循環追蹤、開/關操作,以及快照定位 (圖 3)。選擇最佳追蹤模式,是定義特定應用效能時的另一個重要考量。如果工作條件狀況發生變化,導致無法使用最佳省電模式,系統應自動切換到下一個最節能的模式,以確保持續運作。
圖 3:節能運作模式必須配合所需的更新率,以達到最佳 GNSS 系統效能。(圖片來源:u-blox)
連續追蹤適用於每秒需更新數次的應用。GNSS 接收器會在此模式中擷取其所在位置、建立定位、下載年曆與星曆資料,然後切換至追蹤模式以降低功耗。
循環追蹤每幾秒就會更新位置,並且當訊號及/或天線大到能依照需求確保取得位置訊號時,此功能便非常實用。如果追蹤活動不需要擷取新的衛星,就可節省更多的電力。
開/關操作是在擷取/追蹤活動和睡眠模式之間進行切換。睡眠時間通常為幾分鐘,開/關操作需要較強的 GNSS 訊號,才能將 TTFF 縮到最短,進而將每一段睡眠後的功耗降到最低。
快照定位節省電力的方式是使用 GNSS 接收器進行本機訊號處理,再搭配雲端運算資源,進行運算密集的位置估算處理。有網際網路連線時,快照定位可將 GNSS 接收器的功耗降低 10 倍。若每天只需更新位置幾次,此解決方案就會是有效的節能策略。
內嵌式天線可支援 GNSS 增強
若系統可同時接收 GPS、伽利略和 GLONASS GNSS 訊號,設計人員就可轉用 u-blox 的 SAM-M8Q 塊狀天線模組 (圖 4)。若同時運用三個星系,即使身處都市叢林等嚴苛環境,或是接收的訊號很微弱時,也能準確地定位。為了加速定位及提高準確度,SAM-M8Q 可支援許多增強功能,包括準天頂衛星系統 (QZSS)、GPS 輔助型靜地軌道增強導航 (GAGAN) 和室內傳訊系統 (IMES),以及寬域擴增系統 (WAAS)、歐洲地球同步衛星導航增強服務系統 (EGNOS) 和 MTSAT 衛星增強系統 (MSAS)。
圖 4:SAM-M8Q 模組支援同時接收最多三個 GNSS 來源 (GPS、伽利略、GLONASS)。(圖片來源:u-blox)
SAM-M8Q 模組還可使用 u-blox AssistNow 輔助服務來提供 GNSS 廣播參數,包括星曆資料、年曆以及時間或粗略位置,因此可大幅縮短 TTFF。AssistNow 離線資料和 AssistNow 自主資料的效期有所延長 (前者最長 35 天,後者最長 3 天),即使經過很長的時間,還是能加快 TTFF。
此物聯網 (IoT) Google Cloud 開發平台能以簡易方式連線並且確保 PIC MCU 架構應用。MikroElektronika 的 GNSS 4 click 含有 SAM-M8Q 模組,並配有 Microchip Technology 的 PIC®-IoT WG 開發板,可加快 LAS 智慧城市應用的開發速度 (圖 5)。透過 PIC-IoT WG 開發板,Google Cloud IoT 使用者就可加速安全雲端連線應用的開發。此外,PIC-IoT WG 開發板還為設計人員提供分析與機器學習工具。
圖 5:GNSS 4 Click 板搭載 u-blox 的 SAM-M8Q 塊狀天線模組。(圖片來源:DigiKey)
多星系 GNSS 搭配無線連線
像是追蹤器等小型 LAS 裝置,就可從多星系 GNSS 的支援 (GPS/伽利略/GLONSAA) 以及全球 LPWAN LTE 連線受惠,只需採用第 14 版第二代 Cat.M1/NB1/NB2 的單一模組即可,例如,設計人員就可採用 Thales 的 Cinterion TX62 模組 (圖 6)。透過此模組的彈性架構,就可讓解決方案尺寸進一步最佳化,即可利用主機處理器來執行應用,或利用整合式處理器在模組內執行應用。TX62 支援 3GPP 省電模式 (PSM) 與增強型非連續接收 (eDRx),適用於電力敏感的應用。PSM 睡眠時間通常比 eDRX 長得多。較長的睡眠時間,能讓裝置進入比 eDRX 更深、功率更低的睡眠模式。PSM 睡眠功率低於 10 μA,而 eDRX 睡眠功率則高達 30 µA。
圖 6:TX62 IoT 模組支援 LTE-M、NB1 和 NB2 通訊以及多星系 GNSS。(圖片來源:Thales)
TX62 的安全功能包括安全金鑰儲存與憑證處理,讓雲端平台的註冊具可靠性,同時保護裝置與資料;另外,還提供可在製造期間預先整合至 TX62 根目錄中的可信任身分。必要時,設計人員可指定一個選配的整合式 eSIM,以簡化物流和製造流程,並透過動態訂閱更新和遠端佈建提高現場的彈性。
Arduino Portenta H7 應用中的 LAS 開發可透過 Portenta Cat.M1/NB IoT GNSS 擴充板進一步簡化 (圖 7)。此擴充板結合了 Portenta H7 的邊緣運算能力與 TX62 的連接性,能在智慧城市應用以及工業、農業、公用事業及其他領域中,發展 LAS 資產追蹤與遠端監控。基本的 Portenta Cat.M1/NB IoT GNSS 擴充板不含 GSM/UMTS 天線。與其尋找相容的天線,設計人員可使用 Arduino 雙極五頻防水天線。
圖 7:Portenta CAT.M1/NB IoT GNSS 擴充板含有 TX62-W IoT 模組 (較大的黃色方塊)。(圖片來源:Arduino)
Portenta CAT.M1/NB IoT GNSS 擴充板的其他優點包括:
- 無需更換機板就能變更連線
- 增加定位及 NB-IoT、CAT.M1 任意 Portenta 架構設計
- 大幅降低 IoT 裝置的通訊頻寬要求
- 緊湊 66 mm x 25.4 mm 尺寸
- 工作溫度 -40°C 至 +85°C (-104°F 至 185°F)
總結
低功耗與高效能 GNSS 技術的進步,正在推動 LAS 智慧城市應用的成長。但是,單純使用最節能的硬體只是第一步;將韌體最佳化,達到最佳的節能解決方案也同樣重要。開發 GNSS 架構 LAS 應用時,有許多硬體與韌體組合可供選擇,設計人員還可選用多種評估工具來加快開發速度。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