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零漂移放大器實現 DC 精確性與大頻寬

作者:Bill Schweber

資料提供者:DigiKey 北美編輯群

現實生活中許多感測器訊號的變化速度很慢、變化幅度很小,尤其是和自然現象有關的訊號。然而,這些細微的變化對深入瞭解實際情況很重要。例子有很多,包括監測橋樑或結構移動的應變計、水下水流傳感器、溫度相關現象、感測地震和地表板塊移動的加速計、多種光學感測器的輸出,以及幾乎所有的生物電位訊號。

有效並準確擷取非常低階的訊號,始終是一項挑戰。這些訊號容易被雜訊損毀,因此放大訊號對達到所需的振幅和維持訊噪比 (SNR) 非常重要。這些訊號的頻率很低,通常為數赫茲或數十赫茲,俗稱「DC 訊號」,頻率低使得難度更高。

當放大器參數發生偏壓電流或電壓偏移等初始 DC 偏移,加上固有的 1/f 粉紅雜訊,以及隨後由於溫度引起的漂移、電軌變化或元件老化而導致不可避免的效能變化,將使訊號鏈的效能下降。

過去,所謂的「零漂移」放大器只能用於頻寬較低的應用,因為動態誤差減低技術會在較高的頻率下產生太多偽影。但這帶來很大的限制,因為這些類 DC 訊號可能會突然發生某些頻率較高、頻寬較大的活動,例如結構突然斷裂時或地震時。

因此,就非常需要對類 DC 訊號漂移量極低、較高頻率表現較佳的前端放大器。所幸,隨著拓撲和設計的進步,目前已針對 DC 到較高頻率的作業,開發出大致能消除偏移、參數漂移和 1/f 雜訊的零漂移放大器 IC。

本文將以 Analog Devices (ADI) 的元件,詳細說明零漂移放大器及其參數和問題。接著探討如何實現零漂移放大器的功能,以及放大器與相關訊號鏈的效能改進技術。

處理非零漂移

漂移是指基線效能發生變化,主要是 (並非完全是) 感測器和類比前端 (AFE) 電路中的多種熱效應引起。過去達到零漂移的方法是使用截波穩定放大器,此元件將低頻率訊號 (通常稱為 DC 訊號) 調變成較高的頻率,更方便控制和過濾;之後,放大器會進行輸出級解調,這會恢復原始訊號,但該原始訊號已經過放大。此技術很有效,已成功使用多年。

請注意,「DC 訊號」有點用詞不當,「接近 DC」是較準確的用詞。若訊號真為 DC 並因此具有恆定的數值,則其攜帶的資訊不會產生變化,而緩慢變化恰恰是關注點。不過,「DC 訊號」是常用的術語。

「自動歸零」是截波穩定法的替代方法。此技術利用動態修正達到類似的結果,但效能方面的取捨有點不同。零漂移運算放大器能使用截波和/或自動歸零技術,消除不當的低頻誤差源。「零漂移」這個術語也有個小問題,即稍微具誤導性,這些放大器的漂移量雖然非常低,但即使已十分接近零,仍未臻完美。每種技術各有利弊,應用層面也不同:

  • 截波採用訊號調變與解調技術,雖然基頻雜訊較低,但也會在截波頻率及其諧波下產生雜訊偽影。
  • 相比之下,自動歸零技術使用取樣保持電路、適合頻段較寬的應用,但帶內電壓雜訊更多,因為雜訊會「折返」進入頻譜的基頻部分。
  • 現今先進的零漂移放大器 IC 結合這兩種技術,兩全其美。這種 IC 能管理雜訊頻譜密度 (NSD) 以提供較低的基頻雜訊,並將高頻率誤差降到最低,例如漣波、突波和互調變失真 (IMD) (圖 1)。

類比放大器具有獨特的典型雜訊頻譜密度 (NSD) 的圖片圖 1:每種類比放大器的典型雜訊頻譜密度 (NSD) 都不同;零漂移放大器同時具備自動歸零和截波穩定法在 NSD 方面的效能,以提供更合適的效能。(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從截波技術開始

截波穩定放大器又名截波放大器,或簡稱「截波器」,利用截波電路來切斷 (截斷) 輸入訊號,以便當作調變的 AC 訊號般來處理。然後在輸出端將訊號解調回 DC 訊號,以抽取原始訊號。

這樣就能將極小的 DC 訊號放大,並將不當漂移的影響大大降低,趨近於零。截波調變將偏移及低頻率雜訊與訊號內容分離,因為它將誤差調變成較高的頻率,可以在實行過濾時更輕鬆地降低或去除誤差。

截波操作細節在時域中簡單易懂 (圖 2)。輸入訊號 (a) 被截波訊號 (b) 調變為方波,並在輸出端 (d) 被解調 (c) 回 DC 訊號。放大器中固有的低頻誤差 (紅色波形),會在輸出端調變 (c) 為方波,之後以低通濾波器 (LPF) 過濾 (d) 方波濾波。

輸入訊號 VIN (藍色) 和誤差 (紅色) 的時域波形示意圖 (按此放大)圖 2:輸入訊號 VIN (藍色) 和誤差 (紅色) 在基本截波技術的 (a) 輸入端、(b) V1、(c) V2、(d) VOUT 的時域波形。(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頻域分析也很有幫助 (圖 3)。輸入訊號 (a) 調變為截波頻率 (b),由增益級在 fCHOP 下進行處理,並在輸出端解調回 DC (c),最後通過 LPF (d)。放大器的偏移和雜訊來源 (紅色訊號),透過增益級在 DC 下進行處理,並由輸出截波開關調變為 fCHOP (c),最後由 LPF 進行濾波 (d)。由於採用方波調變,調變發生於調變頻率的奇倍數附近。

訊號 (藍色) 和誤差 (紅色) 頻域頻譜示意圖 (按此放大)圖 3:訊號 (藍色) 和誤差 (紅色) 在 (a) 輸入端、(b) V1、(c) V2 和 (d) VOUT 的頻域頻譜也是個重要的視角。(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當然,沒有設計是完美的。時域和頻域圖都顯示出,調變的雜訊和偏移將造成一些殘差,因為 LPF 並非完美「固若金湯」。

進階到自動歸零技術

自動歸零是一種動態修正技術,透過在放大器中取樣和減除低頻誤差源來達成。一個基本自動歸零放大器,包含了放大器 (必然會偏移和發出雜訊)、開關 (用於重新配置輸入與輸出),和自動歸零取樣電容 (圖 4)。

基本自動歸零放大器配置示意圖圖 4:此基本自動歸零放大器配置顯示了許多開關,這些開關用於重新配置訊號路徑,因此也能捕捉放大器電容固有的誤差。(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在自動歸零階段 ϕ1,電路的輸入會短路成共同電壓,而自動歸零電容會對輸入偏移電壓和雜訊進行取樣。務必注意,放大器在這個階段「無暇」放大訊號,因為其正忙於其他任務。因此,為了讓自動歸零放大器能連續運作,必須在所謂的「乒乓」自動歸零做法中交錯放置兩個相同的通道。

在放大階段 ϕ2,輸入訊號會接回訊號路徑,放大器也能再次放大訊號了。低頻雜訊、偏移和漂移,會以自動歸零的方式消除。剩餘的誤差是目前數值和前一誤差樣本之間的落差。

由於從 ϕ1 到 ϕ2 階段,低頻誤差源的變化不大,因此減除效果很好。但是,高頻雜訊向下交疊至基頻,導致白噪音背景雜訊增加 (圖 5)。

雜訊功率頻譜密度示意圖 (按此放大)圖 5:雜訊功率頻譜密度由截波和自動歸零的動作形成,即圖中自動歸零之前、自動歸零之後、截波之後、截波和自動歸零之後 (從左到右)。(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先進自動歸零 IC 放大器的效能很驚人。在嚴重偏移、漂移和雜訊規格方面,這些放大器通常比普通意義上「非常好」的精密運算放大器好上一到兩個數量級。因此,雖然數字顯然不是零,但非常接近。

例如,ADA4528 是一款單通道、軌對軌 (RTR) 的零漂移放大器,最大偏移電壓為 2.5 μV,最大偏移電壓漂移只有 0.015 μV/°C,電壓雜訊密度為 5.6 nV/√Hz (f = 1 kHz,增益為 +100),搭配 97 nVpeak-peak (f = 0.1 Hz 至 10 Hz,增益為 +100)。ADA4522 是一款單通道、軌對軌的零漂移放大器,最大偏移電壓為 5 μV,最大偏移電壓漂移為 22 nV/°C,電壓雜訊密度為 5.8 nV/√Hz (典型值),搭配 117 nVpeak-peak,頻率介於 0.1 Hz 至 10 Hz (典型值),輸入偏壓電流為 50 pA (典型值)。

偽影可能有損「完美度」

截波雖能有效去除不當的偏移、漂移和 1/f 雜訊,但本身會產生不當的 AC 偽影,例如輸出漣波和突波。不過,Analog Devices 的零漂移產品細查每個偽影的根本原因,接著採取先進或精密的拓撲與流程方法,使這些偽影的強度小得多,並在較高的頻率下尋找偽影,這讓人能更輕易在系統層級過濾出偽影。這些偽影包括:

漣波:這是使用截波調變技術的必然結果,該技術會將這些低頻誤差移至截波頻率的奇諧波。放大器設計人員使用多種方法降低漣波的影響,包括:

  • 生產偏移修整:執行單次初始修整就能大大降低標稱偏移,但偏移漂移和 1/f 雜訊還是會存在。
  • 結合截波與自動歸零技術:放大器會先自動歸零,然後截波,將增加的雜訊頻譜密度 (NSD) 向上調變成較高的頻率 (如前一張圖所示,該圖顯示了在截波和自動歸零後產生的雜訊頻譜)。
  • 自動修正回授 (ACFB):局部回授迴路能用來感測輸出端經過調變的漣波,並在源極消除低頻誤差。

突波:一種暫態尖波,因截波開關電荷注入不匹配所導致。這些突波的強度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來源阻抗和電荷不匹配的程度。

突波尖波不僅會在截波頻率的偶諧波處產生偽影,還會產生與截波頻率成比例的殘餘 DC 偏移。圖 6 (左圖) 說明了這些尖波在兩處的樣貌,一是截波開關內 (V1),一是輸出截波開關之後 (V2)。截波頻率偶諧波處有其他突波偽影,這些偽影是有限放大器頻寬造成的 (圖 6,右圖)。

V1 和 V2 電荷注入突波電壓的圖片 (按此放大)圖 6:V1 (截波開關內側) 和 V2 (截波開關外側) 的電荷注入突波電壓 (左圖);V1 和 V2 有限放大器頻寬造成的突波 (右圖)。(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和漣波一樣,放大器設計人員設計並實行精巧但有效的技術,降低突波在零漂移放大器中的影響。

  • 電荷注入修整:可在截波放大器的輸入中注入一個可修整電荷,以補償電荷不匹配情形,減少運算放大器輸入端的輸入電流。
  • 多通道截波:此技術不但能減少突波的強度,還能將其移至更高的頻率,更輕易過濾突波。比起只是在較高的頻率下截波,這種技術會使突波頻率變高,突波強度更小。

透過比較 ADA4522 與典型零漂移放大器 (A),清楚展現多通道截波技術。ADA4522 利用此技術大大降低突波的影響 (圖 7)。

Analog Devices ADA4522 將電壓尖波降到背景雜訊的圖表圖 7:ADA4522 採用改良式截波技術,雜訊突波較小,因此能將電壓尖波降到背景雜訊。(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從純放大器到系統效能

要有效地應用廣頻零漂移放大器,必須仔細考慮系統級問題以及放大器。瞭解剩餘頻率偽影在頻譜中的位置及其影響非常重要。

規格書通常會說明截波頻率,但並非總是如此。查看雜訊頻譜圖也能確定截波頻率。例如,ADA4528 的規格書明確說明截波頻率為 200 kHz。雜訊密度圖中也能看到此數據 (圖 8)。

Analog Devices ADA4522 的雜訊密度圖圖 8:ADA4528 的雜訊密度圖,重申了其規格書聲明的截波頻率規格為 200 kHz。(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ADA4522 規格書說明截波頻率為 4.8 MHz,偏移和漣波修正迴路的工作頻率為 800 kHz。圖 9 中的雜訊密度圖顯示了這些雜訊峰值。處於單位增益時,迴路的相位容限降低,因此也會出現 6 MHz 的雜訊凸塊,但這並非零漂移放大器的獨有特性。

Analog Devices ADA4522 的雜訊密度圖圖 9:ADA4522 的雜訊密度圖不僅顯示截波頻率,也顯示其他因各種來源造成的雜訊峰值。(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設計人員應記住,規格書標註的頻率為典型數值,可能因零件而異。因此,系統設計若必須為取得多個訊號調整通道而使用兩個截波放大器,應該使用一個雙放大器。這是因為兩個單一放大器的截波頻率可能略有不同,可能進而產生交互作用,增加互調變失真。

其他系統級設計條件包括:

  • 匹配輸入來源阻抗:暫態電流突波會和輸入源阻抗產生交互作用,導致差動電壓誤差,可能導致以截波頻率的倍數增加更多偽影。為了將此潛在誤差源減到最少,對於截波放大器,應設計讓每個輸入具有相同的阻抗。
  • 互調變失真與交疊偽影:截波放大器輸入訊號能和截波頻率 fCHOP 混合,在其和差乘積與諧波下產生互調變失真:fIN ± fCHOP、fIN ± 2fCHOP、2fIN ± fCHOP 等等。這些互調變失真乘積可能出現於關注的頻段,特別是 fIN 接近截波頻率時。但所選之零漂移放大器的截波頻率,比輸入訊號頻寬高出許多,只要確保在該放大器階段前過濾出頻率接近 fCHOP 的可能「干擾物」,就能徹底減少此問題。

以類比數位轉換器 (ADC) 對放大器輸出進行取樣時,也會交疊截波偽影。這些互調變失真乘積的細節取決於突波和漣波的強度,且可能因元件而異,因此通常必須在 ADC 之前納入抗交疊濾波器,以降低此互調變失真。

對於徹底實現零漂移放大器的潛力,濾波的重要性不在話下,因為它是在系統層級處理這些高頻偽影最有效的方法。在零漂移放大器和 ADC 之間安置低通濾波器,能減少截波偽影並避免交疊。

截波頻率較高的零漂移放大器,能降低對低通濾波器的要求,並達到更大的訊號頻寬。然而,視系統和訊號鏈需要多大的頻外拒斥程度,可能需使用高階而非普通的主動濾波器。

ADI 有多種資源能加速和簡化濾波器的設計,包括多重回授濾波器教學 (MT-220) 和線上濾波器設計精靈工具。瞭解這些截波偽影的頻率,對打造所需的濾波器有所幫助 (圖 10)。

偽影說明 位置
漣波 fCHOP、3fCHOP、5fCHOP...
突波 2fCHOP、4fCHOP、6fCHOP...
放大器互調變失真 fIN ± fCHOP、fIN ± 2fCHOP、2fIN ± fCHOP...
交疊 fARTIFACT ± fSAMPLE、fARTIFACT ± 2fSAMPLE、fARTIFACT ± 3fSAMPLE...

圖 10:此表總結了零漂移放大器的雜訊類型及其頻譜位置,能有效引導評估何處需進行何種濾波。(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將效能提升至最大

即使採用優異的元件並謹慎地設計系統,設計人員仍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殘差來源如今變多了。以前不相關或看不見的誤差源現在卻妨礙實現頂級效能,就像河流乾涸後,河床首次露出新的特徵一樣。換句話說,當一階和二階誤差源減到最低或完全除去時,三階誤差源就成了問題。

例如,對於零漂移放大器及其類比訊號通道,偏移誤差的一個潛在來源是電路板上的 Seebeck 電壓。這種電壓發生於兩種異金屬的接面,並且隨接面的溫度而變化。電路板最常見的金屬接面是焊料到電路板的走線,及焊料到元件的引線。

想想印刷電路板所焊接之表面黏著元件的截面積 (圖 11)。當電路板溫度發生變化,例如 TA1 與 TA2 不同時,會造成焊點的 Seebeck 電壓不匹配,引致熱電壓誤差,降低零漂移放大器的超低偏移電壓效能。

先進的零漂移放大器大幅減少誤差的示意圖圖 11:先進的零漂移放大器能大幅減少誤差,但較不明顯的誤差源成為了一項挑戰 (例如熱梯度和 Seebeck 電壓所導致的誤差源),必須予以解決。(圖片來源:Analog Devices)

為了將這些熱電偶影響減到最低,電阻的擺放方向應讓各種熱源能均勻地為兩端加熱。可能的話,輸入訊號路徑中必須有匹配的元件數與元件類型,以和熱電偶接面的數量及類型相符。零歐姆電阻等虛擬元件,可用於匹配熱電誤差源 (在對向輸入路徑中使用真實的電阻)。將匹配的元件放在附近,並以相同方式擺放,能確保 Seebeck 電壓相等,藉此消除熱誤差。

此外,可能必須使用等長的引線,讓熱傳導率保持平衡。電路板上的熱源,應盡可能遠離放大器輸入電路。還可使用接地面將熱量分散於整個電路板上,使電路板保持恆溫並減少 EMI 雜訊的拾取。

結論

現今的零漂移 IC 十分穩定準確,因此用於解決類比前端的應用挑戰,以符合當今應用所需、精確一致地擷取頻率極低的訊號。此 IC 解決了存在已久的問題,幫助準確放大這些 DC 訊號或接近 DC 的訊號,並解決許多需要較寬頻寬的情況。在單一 IC 中合併兩種技術來打造此類放大器 (即截波穩定技術與自動歸零技術),設計人員能從每種方法的正面特性中獲益,徹底減少其偽影與缺點。

DigiKey logo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

關於作者

Image of Bill Schweber

Bill Schweber

Bill Schweber 是電子產品工程師,至今已撰寫三本有關電子通訊系統的教科書,以及數百篇技術文章、評論專欄,及產品特色介紹。他曾擔任 EE Times 的多個特定主題網站的技術網站管理人,以及 EDN 的執行編輯和類比技術編輯。

在類比和混合式訊號 IC 領導廠商 Analog Devices, Inc. 任職期間,Bill 從事行銷溝通 (即公關) 職務,因此他在技術及公關職能兩個方面皆有實務經驗,能與媒體雙向交流公司產品、業務事例及傳遞訊息。

Bill 在加入 Analog 從事行銷溝通職務前,原在業界舉足輕重的技術期刊擔任副主編,也曾任職於該公司的產品行銷和應用工程團隊。在此之前,Bill 於 Instron Corp. 從事材料測試用機器控制的類比電路和電源電路設計以及系統整合。

他擁有麻薩諸塞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學位,為註冊專業工程師,並持有進階級業餘無線電執照。Bill 也曾就各類工程主題進行線上課程的規劃、撰寫及講授,包括 MOSFET 概論、ADC 的選擇以及驅動 LED。

關於出版者

DigiKey 北美編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