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電源拓樸結構與考慮要素
2025-06-26
在現代電子裝置中,電源設計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是消費性電子、工業自動化,還是高效能運算系統,都需要穩定且高效率的電能供應,才能確保系統穩定的運行。電源的品質不僅影響設備的可靠性與性能,還關係到整體能源消耗、發熱管理及電磁相容性(EMC)。
電源設計的核心在於選擇合適的拓樸結構,以滿足不同應用對輸入輸出電壓、功率、效率及安全性的需求。從傳統的線性電源到高效率的開關模式電源(SMPS),不同的拓樸結構在轉換效率、散熱特性與成本控制上各具優勢。此外,為了確保電源的穩定運行,設計時還需要考慮元件選擇、PCB佈局、電磁干擾(EMI)控制及熱管理策略。
常見的電源拓樸結構與相關特性
在設計電源時,拓樸結構的選擇對效率、穩定性和成本有重要影響。根據能量轉換方式,電源拓樸大致可分為線性電源與開關電源兩大類,開關電源又可進一步細分多種類型。
線性電源(Linear Power Supply, LPS)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線性調節器(如LDO, Low Dropout Regulator)來降低電壓,透過電壓差產生的熱量來穩壓。線性電源具有低雜訊、低漣波的特點,適合精密電路,但其轉換效率低,能量容易以熱的形式耗散,其結構簡單,適合低功率應用(如音訊裝置、低功率MCU)。
開關模式電源(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SMPS)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開關元件(如MOSFET)與電感、電容來調節電壓,提升轉換效率。開關模式電源具有高效率(可達80%~95%)的特點,輸出電壓可調,可升壓或降壓,但需要進行EMI過濾,設計較為複雜。
根據能量流動方式,開關電源可進一步細分為以下幾類:
1. 非隔離型開關電源
非隔離型開關電源這類拓樸沒有變壓器,適用於輸出與輸入共地的應用,其中又可分成降壓式(Buck)拓樸,只進行降電壓,輸出電壓低於輸入電壓,可應用於DC-DC轉換,如12V降至5V給MCU供電。降壓式輸出端的電感器和電容器是此拓樸的組成部分,輸入電流始終是不連續的,因為開關與輸入串聯。當輸入電流不連續時,輸入端需要一個電容器來補償線路電感,並處理輸入電流的較高頻率成分。
圖片來自 Infineon
升壓式(Boost)拓樸則只升電壓,輸出電壓高於輸入電壓,可應用於如3.7V鋰電池升壓至5V USB供電。升壓式是一種DC-DC升壓轉換器,輸入端的電感器和輸出端的電容器是此拓樸的組成部分。由於電感器與輸入串聯,因此輸入電流在大部分工作範圍內都是連續的。輸出電流是不連續的,輸出電容器需要針對最壞情況的漣波電流,以及注意其他要求(例如“保持”時間)進行額定。
圖片來自Infineon
此外,也有降壓-升壓式(Buck-Boost)拓樸,可降壓也可升壓,輸出電壓可高於或低於輸入電壓,可應用於如3V~12V可變輸入轉換為5V穩壓輸出。降壓-升壓式是一種DC-DC轉換器,其和返馳式轉換器等效,但用單一的電感器來取代變壓器。
圖片來自onsemi
此外,還有Cuk變換器(Cuk Converter)具備降電壓與升電壓功能,且輸出電壓極性與輸入相反,可應用於雙極性電源應用,如音訊放大器;SEPIC(Single-Ended Primary-Inductor Converter)則允許輸出等於、低於或高於輸入電壓,且無極性反轉,可應用於電池供電裝置,如執行LED驅動。
2. 隔離型開關電源
隔離型開關電源這類拓樸透過高頻變壓器來實現輸入與輸出隔離,提高安全性與應用範圍。其中包括返馳式(Flyback)拓樸,其結構簡單,適合低功率應用(<100W),可應用於手機充電器、待機電源。返馳式可以用在AC-DC轉換及DC-DC轉換,返馳式變換器可以視為是有變壓器的降壓-升壓轉換器,原理類似降壓-升壓轉換器,而將其電感器轉換為變壓器,因此除了電壓轉換外,還有變壓器隔離的效果。
圖片來自XP Power
順向式(Forward)拓樸的能量可直接傳遞到負載,適用於中等功率(50W~300W),可應用於通訊裝置、工業電源。順向式是一種配合變壓器的DC-DC轉換器,輸出電壓可以高於或低於輸入電壓(依變壓器匝數比而定),也可以提供電源和負載之間的電氣隔離。
圖片來自onsemi
此外,還有半橋式(Half-Bridge)拓樸的轉換效率較高,適用於100W~500W,可應用於伺服驅動、LCD電視電源。半橋式是DC-AC降壓轉換器,它是一個“雙象限轉換器”,因為負載電流可以雙向流動。與降壓轉換器的情況一樣,輸入電流是不連續的,需要輸入電容器來補償線路電感,並處理輸入電流的較高頻率成分。
圖片來自 onsemi
全橋式(Full-Bridge)拓樸則適合大功率應用(500W以上),能源效率更高,可應用於伺服器電源、UPS。兩個半橋可以形成全橋式拓樸,可以從單一電壓源產生交流輸出,而無需中性線,其對變壓器的利用效率最高,在這幾種轉換器中輸出功率最高。
圖片來自 onsemi
諧振式(LLC, Resonant Converter)拓樸則是透過諧振技術減少開關損耗,提高效率,可應用於伺服驅動、高效能電源。諧振式拓樸是利用諧振轉換電能的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多半是DC-DC轉換器,其中有由電感元件及電容器形成的諧振電路,會在特定頻率共振,LLC諧振轉換器中則有二個電感器和一個電容器串聯,負載和一個電感器並聯。
圖片來自Infineon
3. 其他特殊拓樸
除了線性電源與開關電源之外,也還有其他特殊的拓樸,包括雙向升壓-拓樸降壓式拓樸可雙向傳輸能量,適用於儲能系統,如電池充放電管理;Zeta變換器則與SEPIC相似,但輸出極性與輸入相同;H橋(H-Bridge)則常用於馬達驅動,如無刷馬達控制。
選擇電源拓樸應考慮的要素
那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的拓樸呢?首先要先考慮功率需求,像是小於10W時,適合採用線性電源、降壓式、升壓式、返馳式,10W~100W時則可採用返馳式、順向式、半橋式,100W時則適合採用全橋式、LLC諧振式。
此外,要考慮輸出電壓需求,如果只需要降壓,則可採用降壓式、返馳式,只升壓時可採用升壓式拓樸,若想同時支持可降壓/升壓時,可採用升壓-降壓式、SEPIC。另外還需考慮是否需要進行隔離,若需要隔離,可採用返馳式、順向式、LLC諧振式,不需要隔離時可採用降壓式、升壓式拓樸。
另外還有效率與成本考量,若追求高效率,則可採用LLC諧振式、全橋式拓樸,若重視低成本,則降壓式、返馳式拓樸會是更好的選擇。不同拓樸各有優缺點,選擇時需根據應用需求權衡效率、成本與體積。
|
結語
電源設計是電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影響著系統的穩定性、效率與可靠性。透過深入理解不同的電源拓樸結構,我們可以根據應用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架構,例如線性穩壓器適用於低功率與低雜訊場景,而開關模式電源則適合高效能、高功率應用。此外,在設計過程中,關鍵技術如EMI抑制、熱管理、PCB佈局與元件選擇,都會直接影響電源的性能與壽命。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電源技術如數位電源控制、氮化鎵(GaN)與碳化矽(SiC)功率元件的發展,正在提升電源的效率與功率密度,使電子裝置能夠更加節能與高效率。在未來,如何最佳化電源拓樸結構、降低損耗、提高能源效率,將成為設計者持續探索的重要課題。
除了本文所介紹的電源拓樸結構之外,我們還將為您介紹電源電路的設計技巧與離散電源解決方案和常見的設計錯誤,以及PMIC特性與電路設計等電源技術的詳細解析,敬請期待。
為協助您快速瞭解電源設計的解決方案與相關技術,DigiKey特別在以下的網頁介紹了主要的電力電子拓樸、離散電源組件、電源管理積體電路(PMIC)、電源供應器與熱管理解決方案,歡迎點擊觀看電源技術的相關介紹。
更多相關技術及精彩內容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