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安全性:安全性與弱點
網際網路連線的安全裝置能以輕鬆快速的方式建立家庭安全系統。但是否也會因安全性弱點而讓人有機可乘?
本文概述一系列以促成 IoT 的技術為主題而編寫的五篇文章中的一篇。如需查看全文,請至 wevolver.com。
智慧家庭的安全弱點
全球的智慧家庭預計到明年將增加至 4.782 億戶 (1)。智慧家庭技術有個最大的吸引力在於,使用網際網路連線裝置從遠端保護個人住所。雖然智慧家庭安全裝置可以輕鬆防止住所遭竊、受損或發生事故,但智慧家庭裝置也有降低個人資料安全性的風險。
2021 年的一項研究專案顯示,典型的智慧家庭很容易遭受大量資料攻擊。(2) 已回報的智慧家庭攻擊事件包括,駭客從遠端控制智慧燈具和智慧電視 (3)、解鎖 IoT 功能的房門,以及從遠端開啟智慧攝影機,並開始串流視訊。(4) 有一次,美國密爾瓦基的一戶人家睡醒時驚覺遭受攻擊,因為恆溫器的溫度被設定至 30°C 以上 (5)。
連網家庭有兩大缺陷,包括脆弱的區域網路和安全不足的 IoT 裝置,因此容易遭受這些攻擊。
脆弱的區域網路
Wi-Fi 若採用預設或較弱的 SSID 或密碼,以及脆弱的加密協定,就容易遭受攻擊。入侵者可透過預設的憑證資訊,毫不費力地存取路由器。高強度的 Wi-Fi 密碼,則會迫使駭客在嘗試滲透網路時,瞄準難度更大的閘道器。
側錄和加密破解是駭客入侵網路最常見的方式。側錄是指,駭客會挾持裝置和路由器之間傳輸的任何資料封包,並將封包傳輸至其所屬的裝置,然後進行暴力破解。整個過程通常只要幾分鐘。
大多數 Wi-Fi 路由器採用有線等效保密 (WEP)、Wi-Fi 安全保護存取 (WPA) 或 WPA2 安全協定。WEP 是一種 RC4 串流加密法。WEP 的弱點是初始化向量很小 (24 位元 IV),導致其被重複使用。這種重複性導致其容易遭受攻擊。
較安全的選擇是 WPA 和 WPA2,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具有一個嚴重缺陷:KRACK,也就是 WPA 中的金鑰重新安裝攻擊 (Key Reinstallation Attack)。 中間人攻擊可以利用此缺陷,竊取透過 WPA 加密 Wi-Fi 連線所傳送的敏感資料。攻擊者能夠竊聽流量並取得密碼、銀行憑證及信用卡資訊。
安全性薄弱的 IoT 裝置
研究人員共測試各大品牌的 16 款常用智慧家庭裝置,發現有 54 個安全性弱點,會讓使用者暴露在駭客攻擊中。潛在的攻擊類型從安全系統停用到個人資料遭竊都有。(6) 據估計,80% 的 IoT 裝置容易遭受多種攻擊。(7)
智慧家庭裝置容易受攻擊,是因為其屬於特殊用途裝置。IoT 廠商無法提供必要的特殊用途安全解決方案。此外,智慧家庭裝置常執行小型作業系統,如 INTEGRITY、Contiki、FreeRTOS 及 VxWorks 等,其安全解決方案不像 Windows 或 Linux 架構系統那麼健全。這些常用裝置在部署之後便無法升級,也就無法更新其安全功能,以抵擋日益進化的網路攻擊。
智慧家庭裝置最常遭遇的攻擊
智慧家庭裝置面對的攻擊方法五花八門,視裝置及通訊協定而定。常見的攻擊方法包括:
-
資料外洩與身份盜用
-
裝置挾持與欺騙
-
分散式阻斷服務 (DDoS)
-
永久性阻斷服務 (Phlashing)
購入後確保智慧家庭裝置的安全
雖然某些智慧家庭裝置內建安全屬性,但要具備抵禦攻擊的能力,裝置持有者必須遵守一些基本防護措施。
-
高強度密碼
-
訪客網路
-
雙因素驗證
-
更新韌體
-
避開雲端,使用本地儲存
-
最高等級加密
-
防火牆
IoT 裝置開發人員的職責:
IoT 裝置安全性的責任,主要落在 IoT 裝置開發人員身上。他們必須採取必要措施來確保裝置安全。可採取的措施包括:
-
在 IoT 裝置內整合可編程硬體信任根 (HRoT)。HRoT 是電子裝置安全運作的基礎,尤其是系統單晶片 (SoC)。其含有加密功能用的金鑰,可促成安全的啟動過程。可編程的 HRoT 可以不斷更新,以便因應不斷增加的威脅。此技術會執行全新的加密演算法,以保護應用程式,因應不斷進化的攻擊。
-
結合邊緣運算:處理從靠近資料來源的邊緣裝置所收集到的資料。資料並未行經安全性薄弱的網路,再傳至遠端伺服器,因此能降低外洩風險。
-
設計空中更新功能:製造具備有效空中 (OTA) 更新能力的裝置。許多消費者的裝置位於遠端位置,因此只會不定期更新。開發人員必須結合健全的 OTA 更新策略,以便有效且定期地更新。
結論
網際網路連線裝置在本質上就容易遭受攻擊。由於智慧家庭裝置的功能不斷增加,且越來越廣泛地安裝在家庭中,瞭解個人資料的安全風險,以及如何降低風險相當重要。此外,IoT 工程師還必須負責確保未來的智慧家庭,必須在核心功能中就內建安全能力,而非事後添加。
如需閱覽本文章的完整版本,請至 wevolver.com.。
參考資料
2.Laughlin A. which.co.uk.[線上]; 2021.出處:https://www.which.co.uk/news/2021/07/how-the-smart-home-could-be-at-risk-from-hackers/。
3.Whitney L. pcmag.com.[線上]; 2020.出處:https://www.pcmag.com/how-to/how-to-stop-smart-tvs-from-snooping-on-you。
4.Vigdor N. New York Times.[線上]; 2019.出處:https://www.nytimes.com/2019/12/15/us/Hacked-ring-home-security-cameras.html。
5.Sears A. FOX6 NEWS.[線上]; 2019.出處:https://www.fox6now.com/news/felt-so-violated-milwaukee-couple-warns-hackers-are-outsmarting-smart-homes。
6.Broom D. weforum.org.[線上]; 2021.出處: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1/11/how-to-secure-smart-home-devices/。
7.Press R. rambus.com.[線上]; 2020.出處:https://www.rambus.com/iot/smart-home/。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