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纜線截面積

在我購買露營車的逆變器時,就已隨附纜線,不巧的是,供應商並沒有提供關於纜線截面的資訊。逆變器的電流消耗量可能高達 200 A,所以我想確定纜線能夠承載此電流,而不會有火燒車的情形。

圖 1:隨附纜線的截面積資訊不明 (圖片來源:Michael Marwell)

如何知道隨附纜線能不能承載此電流?

最大載流能力以及允許的最大保險絲防護能力,要看安裝類型、環境溫度以及其他適用不同截面積的參數而定,這些都由相關規範制訂。因此,我必須判定纜線的截面積。

怎麼測量纜線截面積?

纜線截面積是無法直接測量的,但是我可以用幾種方式來判定纜線截面積。

若我手邊有各式套圈,就可以試試看哪一種剛好與纜線匹配,即可判定截面積。若纜線無法套入套圈,則纜線截面積較大,我就必須選擇更大的套圈。若纜線套入套圈後太鬆,就要使用較小的套圈。當然,只有銅質材料的部份才要插入套圈中。

另一種可能的做法就是使用測微計來測量纜線直徑,並以此資料計算截面積。如果要這麼做,就必須測量銅導線的直徑。對單芯導線來說,此測量方式相當可靠。但若是撓性多芯纜線,千萬不要把這些纖細的纜線壓得太緊,以免測量值有誤;更要注意到纜線的線股之間會有一定量的空氣,因此建議要緊貼著絕緣體進行測量。

圖 2:測量直徑 (圖片來源:Michael Marwell)

截面積 A 的計算公式是:直徑² x Pi / 4。

我使用這種方式測量一條已知直徑的纜線,測得的直徑是 3.1 mm。計算之後,截面積是 7.5 mm²。在歐洲,纜線須依照特定截面積規格製造,例如 4 mm²、6 mm²、10 mm² 以及 16 mm²。當然,也會製造較粗及較細的纜線,但通常沒有介於規格值之間的尺寸。接近測量值的兩個規格值是 6 mm² 或 10 mm²。6 mm² 的纜線直徑應為 2.8 mm,而 10 mm² 的纜線直徑應為 3.6 mm。我在測量時絕對不會把線股壓縮到 0.5 mm,反而是壓得不夠緊,所以 6 mm² 的截面積是比較接近的數值,而且也符合我所知的截面積值。

在判定時也應該將纜線產地納入考量。在歐洲,纜線的尺寸通常是以 mm² 為單位的截面積表示,但也經常會標示 AWG (美國線規)。然而,這些數值應利用表格或是纜線製造商的規格書來進行檢查及確認。

截面積也可能直接印在纜線上,這當然是判定截面積最可靠的方法。

如果很不巧,截面積並未印在纜線上,若不破壞纜線,就無法測量到銅材質的部分。我還能怎麼做呢?

我能不能透過外部絕緣層的直徑來判定截面積呢?

這也可能是可行的截面積判定方式之一,但結果相對不可靠。我的纜線總直徑約為 7 mm。我找到印在纜線上的表格,其中顯示絕緣層厚度、纜線直徑及截面積。在表格中,我看到 7.3 mm 的直徑對應至 10 mm² 的纜線截面積。

圖 3:測量外徑 (圖片來源:Michael Marwell)

因為我可以找到記載這些數值的表格,所以我很確定我對纜線的判定是正確的。要是沒有這個表格,這種測量方式得到的結果其實相當不準確。如果我從測得的 7 mm 減去 2 * 1 mm 的絕緣層厚度,便會得出銅導線的直徑為 5 mm,最後算出截面積為 19.6 mm²;而 10 mm² 的纜線則對應至 3.6 mm 的直徑。

對照之下,先前測量的 6 mm² 纜線的外徑為 5.3 mm,絕緣層為 2 * 0.8 mm,因此可算出銅芯線的直徑為 3.7 mm,即截面積為 10.7 mm²。

這些計算值顯示,必須要先從製造商提供的規格書清楚地確定纜線資料,才能可靠地透過外徑計算出纜線截面積。

經過這些計算後,我決定不使用露營車隨附的纜線,因為我發現截面積太小,無法承載可能達到 200 A 的最大電流。另外,隨附纜線也已經遭到製造商過度彎折,超出許可的最小彎折半徑。

關於作者

Image of Michael Marwell

Michael Marwell 在 DigiKey 擔任 EMEA 區的數位技術行銷部門經理。他在德國獲得硬體開發工程學士學位 (FH) 後,從門禁控制系統領域開始展開職業生涯,接著在多家供應商和經銷商擔任應用工程師職務。他喜歡在閒暇時間從事攝影並研究電子裝置。

More posts by Michael Marwell
 TechForum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