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 4.0 工廠中加強安全性並提升可用性
在設計工業 4.0 生產線時,安全考量至關重要。舉例來說,馬達和驅動器等子系統通常需要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62061 安全完整性等級 (SIL) 2,以及國際標準組織 (ISO) 13849-1 效能等級 (PL) c。為了滿足這些要求,通常可以使用接觸器以安全連接及斷開馬達。對於額定功率低於 55 kW 的小型馬達,使用標準接觸器是簡單且符合成本效益的作法。
就像許多人發現的那樣,對更高功率的馬達來說,要符合 IEC 與 ISO 安全要求會更加複雜且費用更高,因為必須在馬達和標準接觸器之間使用耦合裝置。但好消息是,可以使用內建失效安全功能的增強型接觸器。此類接觸器可直接連接到額定功率介於 55 至 250 kW 的馬達,因此可降低系統成本和元件數量,同時提升可靠性。
現在讓我們以 Siemens 創新的安全等級接觸器為例,簡單探討這個採用失效安全功能的接觸器所打造的簡化架構,如何用於 55 至 250 kW 的馬達。最後還會探討使用 Verband Deutscher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VDMA) 及德國機械和工廠建築協會標準,對安全等級接觸器的效能進行量化時會面臨的一些相關挑戰。
使用安全等級接觸器簡化架構
適用於功率最高約 55 kW 之馬達的接觸器,可以直接連接到失效安全控制器和安全繼電器的輸出,以符合安全等級應用的要求。這些失效安全控制器和安全繼電器的輸出,通常會限制在 5 A 或更低的電流 (24 VDC 時)。由於能力不足以控制高功率的接觸器,因此必須在控制器 (或安全繼電器) 和標準接觸器之間使用耦合裝置,以增強驅動功率。這些耦合裝置會增加成本、複雜度和空間需求。
為了因應此問題,Siemens 開發了一種創新作法,除了使用標準驅動線圈外,還使用含有失效安全控制輸入的接觸器。失效安全控制輸入的設計,是為了在 24 VDC 下以大約 5 mA 的驅動電流操作,而傳統接觸器則在 24 VDC 下以 5 A 或更高的電流操作。這表示,您可直接用安全繼電器和失效安全控制器來驅動接觸器。
即使失效安全接觸器是由失效安全控制輸入所控制,接觸器的線圈仍永久連接至電源電壓,以確保可靠的操作 (圖 1)。
圖 1:傳統接觸器 (左) 需要使用耦合裝置 (右上角兩個藍色框);若使用失效安全接觸器 (右) 時,則不需要。(圖片來源:Siemens)
失效安全操作
Siemens 提供多種創新的 Sirius 模組化控制選項,包括內含傳統 AC/DC 及整合式失效安全控制操作功能的接觸器。失效安全操作機制可選擇搭配剩餘壽命 (RLT) 訊號,以指出觸點的磨損狀態。如此就可促成預防性維護,進一步提高系統可靠度和可用性。RLT 電路會針對三個主觸點,儲存其個別的磨損資訊。觸點磨損是透過 LED 指示,當磨損最嚴重之觸點的 RLT 降至 20%,會產生額外的繼電器輸出。
由於這些接觸器可以連接到失效安全控制器的輸出,因此稱為 F-PLC-IN 接觸器,且可透過失效安全控制輸入的黃色標記端子或線圈蓋加以識別 (圖 2)。
圖 2:3RT2037-1SF30 (左) 和 3RT1056-6SF36 (右) 之類的 F-PLC-IN 接觸器,可以透過黃色端子或線圈蓋加以識別。(圖片來源:Siemens)
數字代表的安全性
有四種裝置類型受到 VDMA 標準表 66413 認可,可用於安全評估:
- 類型 1 裝置是專為用於安全繼電器和失效安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PLC) 等安全功能而開發,且符合特定的 SIL 或 PL 要求。
- 類型 2 裝置不一定是為了符合特定的安全要求而開發,因此需要應用資料來評估安全操作。
- 類型 3 裝置包括容易磨損的元件,如機電接觸器。這類裝置不一定是為了符合特定的安全要求而開發,可能需要進行廣泛的安全性評估。
- 類型 4 裝置專為用於安全功能而開發,且不會發生隨機故障。
Sirius F-PLC-IN 接觸器具有整合式電子元件,並非純粹的機電元件,因此不符合類型 3 裝置的條件。相反地,屬於類型 1 裝置,符合特定的 SIL 和 PLC 要求,並且具備完善的安全相關規格。與標準接觸器相比,這可簡化安全完整性的計算作業 (表 1)。
表 1:Sirius F-PLC-IN 接觸器屬於 VDMA 類型 1 裝置,並隨附詳細的安全相關資料。(圖片來源:Siemens)
結論
接觸器在工業 4.0 自動化系統中擔任要角,因此設計人員不僅要符合 IEC 62021 SIL 2 和 ISO 13849-1 PL c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同時還要降低成本。如先前所述,Siemens 的創新 Sirius F-PLC-IN 接觸器,有助於以更少元件和更低的複雜度來滿足這些要求。
推薦閱讀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