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追蹤大放異彩

(圖片來源:Molex)

15 多年前,有一家大型零售商撼動了供應鏈產業,宣布其合作的前一百大供應商將開始對所有棧板和外箱使用被動式 (RFID) 標籤。雖然這項技術已經在通訊傳輸應用行之有年,但卻是首次大規模採用 RFID 做為資產追蹤工具的首例。

只不過,此創舉最終宣告失敗。被動式 RFID 技術需仰賴無線射頻的清晰傳輸與接收,而且仍在初期開發階段,因此尚未應用在供應鏈環境中。RFID 標籤在嚴峻環境中通常並不可靠,訊號傳輸也無法穿透金屬容器,而且讀取機僅可近距離操作。此外,用來處理讀取機收集之資料的必要後端軟體過於簡易,因此無法發揮完整技術潛力。原本預期的 RFID 爆發潮並未成真,因此多年來,零售商在追蹤資產時仍苦於手動掃描條碼。

但從 2003 年後,許多條件都已經改變,不僅 RFID 技術成熟,連網裝置與數位分析軟體也已問世,因此資產追蹤的革新在非預期的情況下展開。Molex 完備的 RFID 解決方案包含堅固耐用的標籤和可靠的讀取機,不僅能展現此技術過去幾年來的演進,更可在未來數年內塑造供應鏈的經營樣貌。

專門打造的元件

Alien ALR-H460 強固型可攜式資料收集 Android 電腦。(圖片來源:Molex)

Alien ALR-F800-X 企業級 RFID 讀取機搭配 Emissary。(圖片來源:Molex)

自從首次推出倉庫與工廠用的被動式 RFID 標籤後,我們清楚瞭解到,標籤必須緊貼物件以便發揮作用。如今的強固型 RFID 標籤,如 Molex 透過 Digi-Key 供貨的解決方案,更加注重使用壽命,做法是將元件裝入堅固的塑膠內,再用特殊黏膠,確保標籤不會在雜物或極端溫度的影響下脫落或受到干擾。

RFID 讀取機也歷經許多發展。Molex 協同 Alien Technology 一起開發讀取機,並透過 Digi-Key 供貨,其中含有必要的軟體,可收集、整理並分析 RFID 標籤資料。這些讀取機通常會搭載邊緣服務,能促成精簡的二合一解決方案,能同時減少停機時間和網路基礎架構需求。

RFID 的技術進展

被動式 RFID 標籤,僅會在 RFID 讀取機的訊號範圍內才會傳送訊號,已經成為供應鏈產業競相採用的資產追蹤技術。固定式讀取機可策略性擺放在出入口或倉庫檢查站,及可在資產的供應鏈歷程中,記錄資產在主要地點的所在位置。經常使用被動式 RFID 的產業,如食品飲料、石油天然氣、醫療與汽車業等。

Molex 的 RFID 標籤。(圖片來源:Molex)

除了被動式方法外,還有主動是追蹤方法,可提供完備的監測功能。主動式追蹤技術的發展有所邁進,能讓相關單位持續得知高價值資產的全面資訊。軟體可確保提供一致且可靠的資訊,此外主動式標籤是由電池供電,通常也整合低功耗藍牙、Wi-Fi 或乙太網路功能,因此可持續蒐集並傳輸關鍵資料。這些即時資料,可確保客戶能輕鬆存取、管理並分析資產的所在位置,無論資產處於移動中或定點都可。

塑造企業未來樣貌

目前有多種資產追蹤解決方案可供越來越多產業選擇,若有資深的供應商如 Digi-Key 和 Molex 協助判別適當的技術組合以便解決痛點,將大有幫助,包括在運輸途中資產遺失、在倉庫中進行工具定位或解決庫存問題等。

證據顯示,資產追蹤在搭配其他技術使用下的效果有所提升,而這樣的契機唯有在設施裡越來越多作業中整合 IIoT 解決方案才得以繼續增長。隨著進階軟體得以分析收集到的資料並且判別趨勢,以便提升操作效率和成本效益,資產追蹤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

即便零售業在 2000 年早期初次把 RFID 奉為資產追蹤新標準的努力付諸流水,此技術在 Molex 和 Digi-Key 等企業的協助下有所延續,並且已經可以提供完善且可靠的 RFID 元件現貨。

如今,資產追蹤技術的潛力得以在眾多應用完全展現,並且快速演變成符合未來供應鏈需求的關鍵元件。

進一步瞭解在 Digi-Key 供應的 Molex RFID 標籤讀取機

關於作者

Image of Mauricio Ardila

企業開發經理 Mauricio Ardila 專精於資產追蹤和數位分析,自四年前開始任職於 Molex。他樂於開發客製化的資產追蹤解決方案。Mauricio 擁有國際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以及系統管理學士學位,資歷橫跨產品開發、業務與行銷、供應鏈管理及企業顧問領域,因此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是 Molex 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他也享受家人相聚的時光以及旅行的樂趣。

More posts by Mauricio Ardila
 TechForum

Have questions or comments? Continue the conversation on TechForum, Digi-Key's online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resource.

Visit Tech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