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 IoT 裝置挑選和應用天線
資料提供者:DigiKey 北美編輯群
2024-09-26
物聯網 (IoT) 裝置的激增,不斷加快創新終端產品的設計速度,也激發設計靈感。但設計人員必須謹記,無論在軟硬體上投入多少創意和心力,天線仍是關鍵要角之一。倘若天線無法正常運作,產品效能將大打折扣。
天線是裝置和無線網路之間的橋樑,亦是 IoT 裝置設計流程中的關鍵零件。天線的發射器會將電能轉換成電磁無線射頻 (RF) 波,而接收器則會將傳入的 RF 訊號轉換成電能。設計人員只要挑選符合關鍵工程參數的天線,就能讓應用達到最佳化效能。但天線款式之多,加上其他考量因素,設計週期可能陷入延宕且徒增成本。
本文將概述天線在無線 IoT 裝置中的角色,以及影響天線選擇的關鍵設計條件。接著將以 Amphenol 的天線為例,說明低功耗藍牙 (BLE) 或 Wi-Fi 感測器、具備 GNSS 衛星定位功能的 IoT 資產追蹤器、Wi-Fi 存取點 (AP) 與 LoRa IoT 裝置,分別適合選用該公司的何種天線產品。
規格書解讀
天線的最終效能取決於工程決策,例如安裝位置以及阻抗匹配網路的設計。若要達到良好的實作,必須詳閱天線規格書。關鍵參數包括:
- 輻射場型:以圖形的方式定義天線如何在 3D 空間中釋放 (或吸收) 無線電能量 (圖 1)。
- 最大功率傳輸:當傳輸線路阻抗值 (Z0) 與天線的阻抗值 (Za) 彼此匹配時,天線和接收器之間便能達到有效的功率傳輸。阻抗匹配不佳則會讓回波損耗 (RL) 增加。電壓駐波比 (VSWR) 可指出傳輸線路和天線之間的阻抗匹配情況 (表 1)。VSWR 值較高時,功率損耗也會升高。對 IoT 產品而言,VSWR 低於 2 通常是可接受的。
- 頻率響應:回波損耗 (RL) 取決於無線射頻。設計人員應從規格書中查看天線的頻率響應,確保 RL 在預期的工作頻率下降至最低 (圖 2)。
- 指向性:可用來測量天線輻射場型的方向性本質。最大指向性定義為 Dmax。
- 效率 (η):總輻射功率 (TRP 或 Prad) 與輸入功率 (Pin) 的比率是根據公式 η = (Prad/Pin) * 100% 計算得出。
- 增益:描述有多少功率朝峰值輻射方向傳輸。其通常參照等向天線,且以 dBi 表示。計算公式為:增益max = η * Dmax。
圖 1:輻射場型以圖形呈現天線如何在 3D 空間中釋放或吸收無線電能量。規格書通常會顯示天線按預期方式安裝時,在 XY 和 YZ 平面上的最大覆蓋範圍。(圖片來源:Amphenol)
|
表 1:VSWR 可指出傳輸線路和天線之間的阻抗匹配情況。對 IoT 產品而言,VSWR 低於 2 通常是可接受的。(表格來源:Steven Keeping)
圖 2:VSWR 和 RL 取決於頻率。RL 在預期的工作頻率下應盡可能降至最低。(圖片來源:Amphenol)
提升效能
天線效能不佳會對發射器可將多少電力轉化成輻射能量的能力,以及接收器可從傳入之 RF 訊號採集多少能量的能力造成限制。任何一端效能不佳都會降低無線鏈路的覆蓋範圍。
阻抗值是影響天線效能的主要因素。天線的阻抗值與輸入端的電壓及電流有關,當此阻抗值與驅動天線的電壓來源阻抗值明顯不匹配時,能量傳輸效果將差強人意。
一款設計得宜的阻抗匹配電路,能讓發射器電源的阻抗值與天線的阻抗值互相匹配,進而將 VSWR 及隨後的功率損耗降至最低。低功耗 IoT 產品的阻抗值通常為 50 Ω。
天線的位置也會大幅影響終端產品的發射功率和接收靈敏度。針對內建天線,設計準則的建議是將其放置在 IoT 裝置頂端的印刷電路板 (PCB) 邊緣處,並盡可能遠離其他可能會在運作時產生電磁干擾 (EMI) 的元件。阻抗匹配元件則屬例外,因為這類元件必須靠近天線。將天線連接到電路其餘部分的電路板墊片和走線,是在指定間隔區內唯一可存在的銅導體 (圖 3)。
圖 3:電路板安裝天線應置於靠近電路板的邊緣處。要規劃一個間隔區,讓天線遠離其他元件 (用於阻抗匹配電路的元件除外)。(圖片來源:Amphenol)
(若要進一步瞭解天線設計準則,請參閱《如何在 IoT 設計中使用多頻段嵌入式天線以節省時間、複雜性與成本》。)
天線類型
天線的指定在 IoT 裝置的設計流程中屬於重要環節。天線應針對目標無線介面的 RF 頻段進行最佳化,例如多頻段的 NB-IoT (450 MHz 至 2200 MHz)、北美的 LoRa (902 至 928 MHz)、Wi-Fi (2.4 GHz 與 5 GHz) 以及 Bluetooth LE (2.4 GHz)。
天線採用不同的電氣概念。例如單極天線、偶極天線、迴路天線、倒 F 形天線 (IFA) 和平面倒 F 形天線 (PIFA)。每種天線都有其適合的特定應用。
另外,還有單端和差動天線。單端天線屬於不平衡型,而差動天線為平衡型。單端天線會接收或傳輸接地參考訊號,且特性輸入阻抗值通常為 50 Ω。但是,由於許多 RF IC 都有差動 RF 連接埠,因此若採用單端天線,通常需使用轉換網路。這種平衡不平衡轉換網路,會將訊號從平衡型轉換成不平衡型。
差動天線的傳輸會利用兩道互補訊號,各在其導體內。由於差動天線為平衡型,當天線搭配具有差動 RF 連接埠的 RF IC 使用時,就無需使用平衡不平衡轉換器。
最後,天線有幾種不同的外型尺寸,例如電路板天線、晶片或塊狀天線、外接鞭型天線和線型天線。圖 4 顯示一些應用範例。
圖 4:適用於各種 IoT 應用的不同天線。(圖片來源:Amphenol)
依據應用挑選配合的天線
實際應用和產品的外型尺寸,是挑選天線時的最終決定因素。例如,如果 IoT 產品本身空間有限,可在電路板電路中直接加入電路板天線。這類天線非常適合用於 2.4 GHz 應用,例如智慧型家庭裝置 (包括照明、恆溫器和安全系統) 中的 Bluetooth LE 或 Wi-Fi 感測器。這類天線採用薄型架構,可提供可靠的 RF 效能。儘管如此,電路板天線在設計上仍有棘手之處。另一種方法是向市面廠商購買電路板天線,就可以使用背膠將其連接到電路板上。
Amphenol 的 ST0224-10-401-A Wi-Fi 電路板走線 RF 天線就是範例之一。這款天線可在 2.4 至 2.5 GHz 和 5.15 至 5.85 GHz 頻段中提供全向性輻射場型。天線的尺寸為 30 x 10 x 0.2 mm,阻抗值為 50 Ω。兩個頻率範圍的 RL 都小於 -10 dB,在 2.4 GHz 頻段中的峰值增益為 2.1 dBi,在 5 GHz 頻段中為 3.1 dBi。其效率分別為 77% 和 71% (圖 5)。
圖 5:ST0224-10-401-A Wi-Fi 電路板走線天線在 2.4 和 5 GHz 頻段中都展現高效率。(圖片來源:Amphenol)
對於空間有限的 IoT 產品來說,也可選用晶片天線。自動化設備能將這種小型元件直接安裝在電路板上。這種天線適合採用 Bluetooth LE 或 Wi-Fi 架構的無線 IoT 應用。晶片天線的主要優點在於可節省空間、降低製造成本以及簡化設計流程。
如上所述,晶片天線的效能受到電路板佈局和周圍元件等因素的影響,但天線技術的進步已經可促成高效率裝置。晶片天線適用於眾多應用,從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再到智慧家庭系統和工業感測器等。。
Amphenol 的 ST0147-00-011-A 就是範例之一,屬於 2.4 GHz 電路板表面黏著晶片天線。這款天線可在 2.4 至 2.5 GHz 頻段內提供全向性輻射場型 (圖 6)。天線的尺寸為 3.05 x 1.6 x 0.55 mm,阻抗值為 50 Ω。RL 小於 -7 dB,峰值增益為 3.7 dBi,平均效率為 80%。
圖 6:ST0147-00-011-A 表面黏著晶片天線尺寸小巧,可在 XY 平面上呈現全向性輻射場型。(圖片來源:Amphenol)
如同電路板天線,塊狀天線也尺寸小巧,可直接連接在電路板上。典型應用是將天線用於資產追蹤器,或其他具備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 功能的裝置。GNSS 塊狀天線含有一個塊狀元件,該元件裝在介電質基板上。具有高效率,因此可確保天線接收來自多個衛星的微弱 GNSS 訊號。
Amphenol 的 ST0543-00-N04-U 被動式 GNSS 塊狀天線就是範例之一,可在 1.575 和 1.602 GHz 頻段運作。天線的尺寸為 18 x 18 x 4 mm,阻抗值為 50 Ω。兩個頻率範圍的 RL 都小於 -10 dB,在 1.575 GHz 頻段的峰值增益為 -0.5 dBi,在 1.602 GHz 頻段則為 1.0 dBi。效率分別為 80% 和 82%。
外接式鞭型天線,例如 Wi-Fi AP 上的天線,會安裝在 IoT 裝置外部,以便無線電達到最佳化運作。外接式鞭型天線會擴大訊號範圍、改善訊號品質,以及克服障礙物或干擾。這種天線在訊號較弱或訊號受阻的環境中很有用,例如家中的牆壁、天花板和傢俱造成訊號衰減的情況。此類天線有提供直式和旋轉鞭型設計,且每種均附標準 RF 介面連接,例如 SMA、RP-SMA 和 N 型。
Amphenol 的 ST0226-30-002-A 2.4 和 5 GHz SMA RF 棒狀天線就是範例之一。對於 Wi-Fi AP 和機上盒 (STB),這款天線是不錯的解決方案。可在 2.4 至 2.5 GHz 和 5.15 至 5.85 GHz 頻段中提供全向性輻射場型。此天線的直徑為 88 x 7.9 mm,阻抗值為 50 Ω。兩個頻率範圍的 RL 都小於 -10 dB,在 2.4 GHz 頻段的峰值增益為 3.0 dBi,在 5 GHz 頻段則為 3.4 dBi。其效率分別為 86% 和 75%。這款天線可提供 SMA 或 RP-SMA 插頭連接器 (圖 7)。
圖 7:適用於 Wi-Fi AP 的 ST0226-30-002-A 外接式鞭型天線,可提供 SMA 或 RP-SMA 插頭連接器。(圖片來源:Amphenol)
對於 sub-GHz 應用,例如在 868 MHz 頻段運作的 LoRa IoT 裝置,就可選用螺旋線天線,其費用低廉且結構簡單。這類天線通常直接焊接在電路板上,並可提供良好的效能。缺點是較笨重,尤其是在低頻率下運作時;而且相較於一些天線替代方案,效率也相對較低。
Amphenol 的 ST0686-10-N01-U 862 MHz RF 天線就是範例之一 (圖 8)。這款螺旋線天線可在 862 至 874 MHz 頻段中運作,阻抗值為 50 Ω。此天線採用通孔式焊接安裝,最大高度為 38.8 mm。RL 小於 -9.5 dB,峰值增益為 2.5 dBi,平均效率為 58%。
圖 8:ST0686-10-N01-U 螺旋線天線是 LoRa IoT 應用的絕佳選擇。(圖片來源:Amphenol)
結論
無線 IoT 裝置的無線電效能取決於天線的挑選,因此設計人員務必從 Amphenol 等供應商的眾多天線設計中謹慎挑選,以便與應用達到最佳搭配。在挑選的過程中,雖然參閱規格書相當關鍵,但遵照既定的設計準則,就可確保發揮最佳的無線效能。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