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導入 TVS 二極體以免 Gigabit 乙太網路受到電壓和電流暫態的影響

作者:Steven Keeping

資料提供者:DigiKey 北美編輯群

Gigabit 乙太網路 (GbE) 是一種強大的高速通訊系統,廣泛用於家庭、商業和工業場所。然而,乙太網路系統確實存在挑戰,特別是連接超出建築物之外時。延長線路可能會意外受到高位準的暫態電壓和電流影響,也需持續承受靜電放電 (ESD) 的風險。

GbE 實體層 (PHY) 內含一些元件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例如隔離變壓器。但是,不能在各種情況下都依賴內建的暫態電壓緩解功能提供防護。

暫態電壓抑制 (TVS) 二極體是一種經過驗證、價格低廉且堅固的電路保護裝置,可用於 GbE 等空間和成本受限的應用。在正常操作下,裝置看起來呈現透明。然而,這些裝置必須保護多個通訊通道,以免受到高達 40 A 突波電流和高達 30 kV ESD 的影響,並在正常使用時維持低負載電容值,以確保高速訊號完整性。

本文將介紹 GbE 高壓暫態和 ESD 保護帶來的設計難題,也會針對能量抑制所需的 TVS 二極體,考量其獨特的特性。接著會介紹克服此難題的一些商業解決方案,再展示如何將選定的裝置設計到系統中,以符合 IEC 61000-4-2、-4 和 -5 等標準的暫態保護要求。

暫態電壓效應構成的危險

GbE 是一種有線的高速通訊系統。銅纜連接可承載差動訊號,以代表「0」和「1」的訊號構成數位訊號流。然而,銅纜也是高暫態電壓和 ESD 事件的完美傳輸媒介,可能會破壞矽電路元件 (圖 1)。

GbE PHY 可能遭到高暫態電壓和 ESD 破壞示意圖圖 1:如果沒有保護,GbE PHY 可能會遭到高暫態電壓和 ESD 破壞。(圖片來源: Semtech)

GbE PHY 的設計可透過隔離變壓器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GbE 規範 (IEEE 802.3) 要求的最小隔離額定值為 2.1 kV。大多數商用變壓器提供 4 至 8 kV 隔離。此外,GbE 介面通常含有一個共模扼流圈 (CMC),此電感可用來阻斷更高頻率的 AC 以協助降低 ESD 尖波。最後一道保護來自 Bob Smith 端接法。會使用一個 75 Ω 的電阻來實作共模阻抗,以匹配透過電容一起接至接地的訊號對。端接有助於減少共模輻射,這在之後會說明 (圖 2)。

GbE 實體層含有一些針對暫態電壓的內建防護示意圖圖 2:GbE 實體層包括一些針對暫態電壓的內建防護,包括隔離變壓器、共模扼流圈和電阻端接電路。(圖片來源:Semtech)

僅僅依靠 GbE PHY 隔離變壓器、CMC 和端接電路提供全面防護是有風險的。雖然這些元件提供一些暫態電壓的緩解,但還是有些情況會讓連接埠受損。

GbE 暫態電壓的偏移在本質上可分為共模或差模。在共模電壓暫態期間,所有的 GbE PHY 導線會立即上升至相對接地相同的電壓。由於所有導線都處於相同的電位,因此導線之間不會有電流轉移,而是流到地面。電流的常見路徑是從導線到接地,這中間會透過變壓器中心分接頭以及端接電路。

共模電流流經 RJ-45 連接器到接地示意圖圖 3:高暫態電壓共模電流透過隔離變壓器中心分接頭流經 RJ-45 連接器到接地。(圖片來源:Semtech)

差模突波則有所不同。電流會以差動對的一條訊號線流入 GbE 連接埠,接著流經變壓器,再從另一條訊號線從連接埠流出。流經變壓器一次繞組的暫態電流會在二次繞組中引發電流突波。一旦突波消除,變壓器中儲存的能量會轉移到脆弱的 GbE PHY 所在之處。這種能量轉移最輕會導致資料遺失與故障,但最糟時,則會引起永久受損 (圖 4)。

差模突波在隔離變壓器上引發電流的示意圖圖 4:差模突波在隔離變壓器上引發電流,可能會破壞敏感的電子電路。(圖片來源:Semtech)

圖 4 顯示,差模突波是最危險的,因為會讓 GbE PHY 暴露在破壞性電壓的風險中。隔離變壓器的二次側需要額外的保護,以免受到突波影響。

使用 TVS 二極體提供突波防護

GbE PHY 需要的防護裝置要能隔離、阻斷或抑制大量的瞬態能量脈衝。額外的變壓器可以完全隔離乙太網路電子裝置,但體積龐大且價格昂貴。保險絲是價格親民的阻斷方法,但必須在每次跳脫事件後重置或更換。TVS 二極體是不錯的折衷方案;可有效地將峰值暫態電壓抑制到安全位準,不需要重置,外型緊湊且價格合理。

結構上來看,TVS 二極體是一種 p-n 裝置,專門設計較大的接面截面積,可吸收高暫態電流與電壓。雖然 TVS 二極體的電壓/電流特性跟齊納二極體很類似,但主要是用來抑制電壓,而不是調節電壓。相較於其他的抑制裝置,TVS 二極體的關鍵優勢之一是能迅速回應電氣暫態 (通常在奈秒之內) — 這可將暫態能量安全地轉移到地面,同時維持恆定的箝位電壓 (圖 5)。

TVS 二極體提供低阻抗接地路徑示意圖圖 5:TVS 二極體針對高於臨界位準的暫態電壓提供低阻抗的接地路徑。因此,電路在受保護下僅會受到安全電壓的影響。(圖片來源:Semtech)

在正常工作期間,當電壓高於工作電壓 (VRWM) 時,TVS 二極體會對電路施加高阻抗。當裝置端子兩端的電壓超過擊穿電壓 (VBR) 時,二極體接面會引起突崩,導致其「回彈」或切換到低阻抗導通狀態。當暫態峰值脈衝電流 (IPP) 流經裝置時,會將電壓降低到箝位位準 (VC)。受保護電路可承受的最大電壓等於 VC,並且通常在適中範圍內。一旦電流降低至保持電流 (IH) 以下,TVS 二極體將返回高阻抗斷態 (圖 6 和表 1)。

TVS 二極體工作特性圖圖 6:TVS 二極體的工作特性。在崩潰電壓下,元件會切換到低阻抗導通狀態,並在暫態峰值電流流通時,將電壓降低到安全的箝位位準。(圖片來源:Semtech)

表 1 - 參數定義
符號 參數
VRWM 最大工作電壓
VBR 崩潰電壓
VC 箝位電壓
IH 保持電流
IR 逆向漏電流
IPP 峰值脈衝電流

表 1:圖 6 的參數定義。(表格來源:Semtech)

知名製造商的 TVS 二極體在設計上可保護介面,同時符合 IEC 61000-4-2 (ESD)、IEC 61000-4-4 (EFT) 和 IEC 61000-4-5 (雷擊) 等標準所述的嚴格耐受度要求。

IEC 61000-4-5 標準有規定抗突波能力的測試方法,並詳細描述用來判定 TVS 二極體能力的典型突波波形。波形會模擬一道間接雷擊,並在 8 μs 內達到其峰值電流值 (tp) 的 90%,並在 20 μs 內衰減到其峰值的 50%。規格書通常會將此稱為「8/20 μs 波形」,並且會詳細說明防護裝置可承受的波形最大峰值脈衝電流 (IPP)。規格書通常也會詳細說明產品在面對 1.2/50 μs 間接雷擊引起的相關電壓突波波形下的回應 (暫態突波在 1.2 μs 內達到峰值電壓,並在 50 μs 內衰減到峰值的 50%)。

TVS 二極體的另一個關鍵防護特性是「ESD 耐受電壓」。這是防護裝置可以承受,但不會受損的最大靜電放電電壓,通常在數十 kV 左右。

TVS 二極體可提供 GbE PHY 防護

除了 GbE 外,TVS 二極體還可用於保護多種介面,包括 HDMI、USB Type-C、RS-485 和 DisplayPort。但是,這些介面要求的防護程度各有些許不同。因此,TVS 二極體的設計必須呼應指定應用。

舉例而言,Semtech 就針對 GbE 介面的防護製造一系列 TVS 二極體。根據 Semtech,這些裝置採用的製程技術,相較於其他矽突崩二極體工藝,可降低漏電流和電容量。此產品系列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具有 3.3 至 5 V (取決於版本) 的低工作電壓,可節省能源。

例如,RailClamp 系列中的 RCLAMP0512TQTTCT 就可提供 2.5 GbE 介面防護。此裝置具有 20 A 的 IPP 能力 (tp = 8/20 和 1.2/50 μs),峰值脈衝功率 (PPK) 為 170 W。ESD 耐受電壓為 +/-30 kV。VBR 為 9.2 V (典型),IH 為 150 (mA) (典型)、VC 典型值為 5 V,最大值為 8.5 V (圖 7)。

Semtech RCLAMP0512TQTCT 的箝位電壓特性圖圖 7:RCLAMP0512TQTCT 在承受 1.2/50 μs 電壓和 20 A 的 8/20 μs 電流突波峰值時的箝位電壓特性。在短暫的峰值之後,箝位電壓會趨穩到 5 V 以下,進而保護 GbE PHY。(圖片來源:Semtech)

RCLAMP0512TQ 是一款緊湊型裝置,採用 3 引腳 SGP1006N3T 封裝,尺寸為 1.0 x 0.6 x 0.4 mm。

Semtech RailClamp 系列中還有其他產品,可針對用於危害風險更大環境中的 1 GbE 應用提供更強大的防護。以 RCLAMP3374N.TCT 為例,具有 40 A 的 IPP 能力 (tp = 8/20 和 1.2/50 μs),以及 1 kW 的 PPK。ESD 耐受電壓為 +/-30 kV。當 IPP = 40 A 時,VC 為 25 V (最大)。元件尺寸為 3.0 x 2.0 x 0.60 mm。

在 RailClamp 系列中,有個中階裝置是 RCLAMP3354S.TCT。適用於 1 GbE 防護,並提供 25 A 的 IPP 能力(tp = 8/20 和 1.2/50 μs) 以及 400 W 的 PPK。ESD 耐受電壓為 +/-30 kV。當 IPP = 25 A 時,VC 為 16 V (最大)。

TVS 二極體防護的設計導入

圖 8 指出使用 RCLAMP0512TQTCT 的 GbE PHY 防護機制。這些裝置位於變壓器的 PHY 側,且在各個乙太網路線對上安裝一個裝置,藉此提供差模突波防護。乙太網路差動對的佈線會通過 TVS 二極體元件的引腳 1 和 2,但並未連接引腳 3。

TVS 二極體防護元件的圖片 (按此放大)圖 8:TVS 二極體防護元件會放置在變壓器的乙太網路 PHY 側,橫跨每個差動線對,並盡可能靠近 PHY 磁性元件。(圖片來源:Semtech)

工程師在安裝時,應盡可能讓防護元件靠近乙太網路 PHY 磁性元件,藉此限制保護路徑中的寄生電感,且最好位於印刷電路板 (PCB) 的同一側。如果使用微通孔直接與印刷電路板的接地層進行接地連接,也有所助益。

降低寄生電感對於快速上升時間暫態的抑制來說尤其重要。防護裝置路徑中的電感會增加受保護裝置所暴露的 VC。VC 與路徑電感乘以突波期間電流變化率成正比。例如,在上升時間為 1 ns 的 30 A ESD 脈衝下,只要 1 nH 的路徑電感就會讓峰值 VC 增加 30 V。

請注意,選定的乙太網路變壓器必須可耐受預期的突波且不會故障。典型的乙太網路變壓器在發生故障之前可以承受幾百安培 (tp = 8/20 μs),但這需要透過測試來驗證。或者,如果對變壓器的突波耐受度有所質疑,則可將防護元件放置在變壓器的線路側。缺點是變壓器提供的額外保護會喪失,並且 GbE 系統耐受高能量突波的能力會受限於防護裝置的能力。

結論

GbE 是一種可靠且廣泛使用的高速通訊系統,但礙於雷擊和 ESD 等現象,所有使用導線的系統都會受到能量暫態的影響。可利用 GbE 埠的變壓器、CMC 和端接電路將此突波緩解至一定的程度,但差模突波則會繞過抑制功能並破壞乙太網路 PHY。建議對關鍵系統提供額外保護。

TVS 二極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可有效將峰值暫態電壓抑制到安全位準,且無需重置,並採用緊湊外型且價格合理。建議針對應用謹慎挑選適合的防護元件,因為功能包羅萬象,包括峰值電流保護。此外,也建議遵守良好的設計準則,例如定位和接地,以便發揮指定 TVS 二極體的最大防護效果。

DigiKey logo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

關於作者

Image of Steven Keeping

Steven Keeping

Steven Keeping 是 DigiKey 的文章作者之一。他在英國伯恩茅斯大學取得應用物理系的英國國家高級文憑,且在英國布萊頓大學取得工程榮譽學士學位,接著便在 Eurotherm 與 BOC 擔任電子製造工程師長達七年。過去二十年來,Steven 陸續擔任科技記者、編輯與出版人。他在 2001 年移居澳洲雪梨,全年享受公路與山路單車運動,同時也擔任 Australian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的編輯。Steven 在 2006 年成為獨立記者,專精的領域包括 RF、LED 與電源管理。

關於出版者

DigiKey 北美編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