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究:瞭解 TI DC/DC 轉換器的特性

作者:Björn Rosqvist

背景/問題

在 IoT 裝置中,擁有高效率的電源管理系統相當重要,以便盡可能從電池獲取最多能量。而在這當中,有個重要環節是設計高效率的 DC/DC 轉換器,將電池的電壓提升,以供耗電產品使用。在此範例中,我們使用一顆 1.5 V 的鹼性電池獲得 3.3 V 的輸出電壓。如要設計出高效率產品,就必須具備大量知識並進行多次量測。小型物聯網公司使用昂貴量測設備的機會往往受限,因此本文將介紹兩種便宜又有效的設計訣竅。

  1. 這些訣竅有助於計算目標系統於整個電池續航期間的效率值,協助設計人員選擇最有效率的 DC/DC 轉換器與電感。
  2. 也有助於讓一或多個 DC/DC 在搭配不同電感下,使用兩個 Otii 在整個工作範圍內發揮完整特性。最後,設計人員即可找出最佳組合,達成電池最佳效能。

量測設定

範例 1

Qoitech ABOtii-Arc-001 (本文以下簡稱 Otii) 充當電池,掃頻電壓從 1.5 V 降至 0.9 V,並將 DC/DC 轉換器的輸出電能 (Otii 擴充埠 ADC 量測電流與電壓) 除以 DC/DC 轉換器的輸入電能 (Otii 主電流與電壓),以此方式測量效率值。負載為 DUT (受測裝置,亦即目標系統)。請務必留意,應進行充分的量測,確保算出的平均值正確;此問題將於本文後敘。

範例 1 的 Qoitech 量測設定圖片

圖 1:範例 1 的量測設定。(圖片來源:Qoitech AB)

以圖 1 中顯示的設定來說,DUT 每 30 秒測量一次溫度、濕度與光線,然後以 10 次這樣的循環計算平均值。總效率值的計算,會針對電池可保持在指定電壓位準下的時間長度進行加權,如圖 2 所示;根據圖 2 估計,電池可在 9% 的時間內保持在 1.5 V,8% 的時間內保持在 1.4 V,以此類推。雖然這並不完全準確,但是對此範例而言,仍是恰當的估計。

AAA 電池的放電曲線圖

圖 2:AAA 電池的放電曲線。(圖片來源:Qoitech AB)

範例 2

一個流出 Otii 充當電池,掃頻電壓從 1.5 V 降至 0.9 V,是負責進行量測的單元;另一個 Otii 則充當可編程的恆定電流負載,電流負載涵蓋 1 mA、3 mA、5 mA、10 mA、30 mA、50 mA,最後達 90 mA (DC/DC 上限為 100 mA)。

範例 2 的 Qoitech 量測設定圖片

圖 3:範例 2 的量測設定。(圖片來源:Qoitech AB)

流出 Otii 測量效率的方式,是將輸出電能 (Otii 擴充埠 ADC 量測電流與電壓) 除以輸入電能 (Otii 主電流與電壓)。通常輸出電壓乘上輸出電流後的乘積,將除以輸入電壓與輸入電流的乘積,但是由於 Otii 會計算並顯示電能,因此使用這種方式要簡單得多。

Otii 工具也可透過 SENSE+ 與 SENSE- 輸入值,支援以四個端子測量輸入與輸出電壓值的功能。由於電流相當低,且 Otii 是與低電阻的短纜線連接,因此不在本文討論。

兩個 Otii (或所有已連接的 Otii),以及所有量測值 (主電流、主電壓、擴充埠 ADC 電流、擴充埠 ADC 電壓、SENSE+、SENSE- 等) 都在同一視窗中顯示,所以可輕鬆一覽產生的資料。

結果

在這些範例中,使用了三款不同的 Texas Instruments DC/DC 轉換器。

如先前所述,量測值取自 DUT 的 10 個量測循環,亦即每個電池電壓的量測時間為 10 x 30 秒 = 5 分鐘i。圖 4 顯示 TPS91097A-33DVBT DC/DC 轉換器的螢幕擷取畫面。

Qoitech 範例 1 的 Otii 量測圖片,轉換器為 TPS91097A-33DVBT

圖 4:範例 1 Otii 量測,轉換器為 TPS91097A-33DVBT。(圖片來源:Qoitech AB)

Otii 工具會將輸出電能除以輸入電能,可相當輕鬆計算效率。此效率值接著會依照範例 1 的量測設定說明,進行加權計算。可在圖 5 一覽總共三款 DC/DC 轉換器。

不同 DC/DC 轉換器的效率計算表

圖 5:不同 DC/DC 轉換器的效率計算。(圖片來源:Qoitech AB)

此計算作業亦可由 Otii 工具以 lua 指令碼 (https://www.lua.org) 自動執行,然而為了能更清楚地顯示,圖 5 是以 Excel 軟體顯示。

使用小型 4.7 µH 晶片電感時,三款 DC/DC 轉換器的效能幾乎相同。為了繼續研究 DC/DC,會使用不同的電感來觀察效率是否提高。此處選用三款不同的 Bourns 電感與一款 Murata 電感。

對此應用而言,22 µH 電感太大,不過效能值得觀察。

此設定與先前一樣,都選用 TPS61097A-33DBVT 當作 DC/DC 轉換器,並以電感為變數 (圖 6)。

不同電感的效率計算表

圖 6:不同電感的效率計算。(圖片來源:Qoitech AB)

結果與預期相符:電感越大且電阻值越低,DC/DC 解決方案的效率就越高。然而,如此大型的 22 µH 電感並非可行方案。

為了進一步了解 DC/DC 轉換器的行為,透過範例 2 可取得 DC/DC 轉換器在輸入電壓與負載範圍內的深入特性。

首先,圖 7 顯示大型 22 µH 電感的量測結果。圖 8 則顯示對其他電感進行相同分析的結果。

範例 2,TPS61097A-33DVBT 搭配大型 22 µH 電感下進行的 Otii 量測示意圖

圖 7:範例 2,TPS61097A-33DVBT 搭配大型 22 µH 電感下進行的 Otii 量測。(圖片來源:Qoitech AB)

流入 Otii 的流入電流依序為 1 mA、3 mA、5 mA、10 mA、30 mA、50 mA,最後達到 90 mA。針對所有電池電壓重複上述程序。

如圖 7 所示,DC/DC 轉換器無法在更低的輸入電壓下處理 90 mA 的電流。DC/DC 轉換器無法在這些低電壓下進行穩壓,而且會開始振盪。

資料以 .csv 檔儲存,然後匯入到 Matlab 中以輕鬆進行分析與製圖。效率與輸出電流的關係繪製成圖表,如圖 8 所示。

不同電感下 DC/DC 轉換效率的 Matlab 顯示圖

圖 8:Matlab 圖表顯示不同電感下的 DC/DC 轉換效率。(圖片來源:Qoitech AB)

這個方法相當適合觀察 DC/DC 轉換器在不同負載條件下的行為。

結論

Otii 是相當實用的工具,可輕鬆分析 DC/DC 轉換器的效率,既適用於專用系統,也可協助發揮完整特性。

在本次分析所用的簡易系統中,TI 的三款 DC/DC 轉換器表現非常相近,而選用 TPS61097A-33DBVT 的理由單純是因其採用 SOT23-5 封裝。至於為何應該選擇 12 µH 電感,則是因為其效率較高,並且有足夠的空間可容納。

本文範例中所採用的 DC/DC 轉換器與電感數量並不多,但設計人員可以擴大此分析,加入其偏好的任何產品。

如需更多資訊,請查閱 Qoitech 的特點頁面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

關於作者

Image of Björn Rosqvist

Björn Rosqvist

Björn Rosqvist is the Head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t Qoitech, a Sweden based startup behind the new disruptive power analyzer Otii. Björn has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Applied Phys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Linköping University in Sweden. He has been working within Power Electronics, Automotive and Telecommunication fields, both in large companies as well as start-ups. The last 13 years he has been working with consumer electronics within design and ver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