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天線罩的基本結構
2020-06-09
重要提示:雷達天線罩的開發與構建非常複雜。本文提到的數據只是近似值。此處的資訊只是有關本主題的初步概覽,不能取代必要的評估與測試。
雷達感測器包括前端 (RFE) (具備天線結構的微波零件),以及用於訊號處理的元件。前端是雷達的實質核心,因為這是天線發射與接收電磁訊號之處。為了解譯蒐集的資訊,前端會將其轉送出去,以便進行訊號處理 (圖 1)。
圖 1:雷達系統的基本元件 (圖中所示為 iSYS-4004)。(圖片來源: InnoSenT)
為了保護雷達天線及電子元件,感測器通常封閉於外殼之中。這樣可以保護 RFE 免受外部影響,否則會造成損壞或影響效能。由於雷達能夠穿透材質,因此通常因為美觀因素而受到青睞。這是產品設計人員非常重視的一個要素。
當談及天線結構的此類保護外殼時,雷達技術人員就是指「雷達天線罩 (radome)」。這個詞是「雷達 (radar)」和「圓頂 (dome)」的結合。與 iSYS-6003 上的一樣,這種圓頂型護蓋主要用於飛行器或船艦的大型雷達系統,採固定式安裝。
然而,工業或商業設備用的感測器及系統,還需要針對機械或化學影響採取防護措施,以免損害天線功能。這些外罩會根據天線及雷達波的特性進行調整。
在設計雷達天線罩時,使用正確的材質也很重要。當電磁波觸及物件或人體時,其傳播會受到材質的特性影響。為了找出適用於雷達天線罩的材質,考量雷達波與其接觸的後續效應相當重要。
表 1 概略地評估了多種材質的吸收與反射能力,以及微波對它們的穿透力。
表 1:各種材質對雷達波的影響 |
雷達波必須能穿透雷達天線罩。金屬會阻隔感測器。由於金屬具備高反射性,因此不適合放置於天線前。木鑲板 (通常具備一定的殘留濕度) 也不適合,因為電磁波對其穿透力有限。
聚苯乙烯一類的泡棉非常適合用作覆蓋材質。泡棉甚至可以不經加工而直接鋪蓋於天線上。但是,由於泡棉穩定性低,並且對化學物質相當敏感,所以通常也無法滿足材質選擇需求。
因此,塑膠是製造護蓋或外罩時最常見的選項。然而,在設計雷達天線罩時,設計人員必須考量塑膠的特性。材質愈厚、距離天線愈近,則能夠穿透的電磁波就愈少。
若使用黑色塑膠,由於往往內含碳,因此可能造成量測損失。此外,未清除的積水也可能會對前端的資訊取得造成影響。塑膠雷達天線罩的加工處理 (例如塗漆),也會對雷達天線的資料蒐集造成負面影響。
雷達天線罩的尺寸與位置
在構建雷達天線罩時,除了選定的材質外,準確的安裝以及雷達天線罩的形狀也非常重要。為了不限制雷達功能,必須考量以下要素:
- 雷達天線罩底面與天線間的距離
- 雷達天線罩材質的厚度
- 雷達天線罩的形狀 (盡可能均勻平滑)
這些要素決定了雷達天線罩完成後會反射還是吸收大部分的雷達波。
正確的距離
雷達天線罩各點與天線間的距離保持一致至關重要。即便是諸如護蓋底面凹痕這樣的微小誤差,也會改變電磁波的傳播。出於這個原因,斜角雷達天線罩由於可能損及適當的反射,因此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圓端、凸耳、強化物或材質中的溝槽也具有同樣的情形 (圖 2)。
圖 2:右圖顯示的是「錯誤放置」:雷達天線罩表面不平坦,並且未裝設為平行於天線。左圖顯示的是「正確放置」:距離保持一致,且雷達天線罩的位置與尺寸均正確。(圖片來源:InnoSenT)
正確一致的距離可依下列方式判斷:
- 當到達雷達天線罩的距離正好是波長的一半或其倍數時,波的傳播只會受到些微的干擾。
- 這表示天線表面 (波中心) 必須平行於天線罩放置,並且距離為 λ/2 或其倍數。
- 當中心頻率為 24.125 GHz 時 (波長的一半約為 6.2 mm),最佳距離大約是 6.2 mm。
正確的材質厚度
與判斷適當距離的原則相同:為了將波傳播的干擾降到最低,雷達天線罩應置於波長的一半處。同樣地,決定雷達天線罩的材質厚度時,也必須以波長的一半為原則。
然而,波在穿透雷達天線罩材質時,由此產生的改變也必須納入考量。這類改變對應於所用材質的傳導性,也就是介電函數 ε;其以係數 √(εr) 將波長縮短。
例如,塑膠的介電常數介於 3 至 4 之間,然而在實際操作時變動的幅度卻很大。為了獲得大略的估計值,可使用平均值 1.5 進行計算。然後,可使用公式 λ/2√(εr) 計算材質的厚度。以這些起始值算出的厚度為 4 mm。
圖 3:為雷達天線罩計算適當材質厚度的範例。(圖片來源: InnoSenT)
為了構建雷達天線罩,必須對所用材質的成分及電磁波的傳播具備深入的知識。此處提供的資訊僅供指南用途,旨在強調構建天線罩時必不可少的考量要素。
聲明:各作者及/或論壇參與者於本網站所發表之意見、理念和觀點,概不反映 DigiKey 的意見、理念和觀點,亦非 DigiKey 的正式原則。